其三 , 为干大事获得助力可以忽视小德
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 , 张居正甚至可以纵容身边的人一些不道德的人 , 张居正在任期间 , 选拔官员标准就是重用那些比较听话 , 能做实事的人 , 而不在乎其道德的高低 。
冯保现存书法
比如当时的大太监冯保 , 冯保此人看上去面目忠厚 , 并且写得一笔好字 , 不过其实也是一个狠人 , 当年就曾利用“王大臣”事件企图陷害前任首辅高拱 , 欲置高拱于死地 。 并且还很贪财 。 虽然没做过大恶 , 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
但冯保在宫中极得万历和李太后的信任 , 张居正深知冯保的重要性 , 所以对冯保投其所好 , 极力拉拢 , 即便当上首辅朝中大权完全在握时也对其完全迁就 , 如明知冯保大量受贿 , 张居正也完全无视 。 被冯保视为心腹之交 。
而前任首辅高拱就不一样 , 嫉恶如仇 , 仗着自己是朝廷一哥 , 加上文人界固有的对太监的歧视 , 在冯保面前从来都是傲不居礼 , 极力打压 , 有时甚至还会大加斥责 。 最终被冯保抓住一句话柄 , 黯然下台 。
高拱画像
在高拱下台的过程中 , 张居正为了上位 , 也曾在背后为冯保出谋划策 , 当尽阴险小人 。 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做出的牺牲 , 而其内心的大节操没有改变过 , 如在后来冯保利用“王大臣”事件陷害高拱的时候 , 张居正就曾出手相救 , 同时在冯保阴谋即将败露之时 , 也保护下了冯保 。 两边都没有得罪 。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张居正的政治智慧 。
张居正深知 , 在这个官场中 , 想真正为老百姓和朝廷办成大事 , 就必须学会委曲求全 , 必须灵活变通 , 尤其和冯保这样的小人打交道的时候 , 则更必须学会曲径通幽 。 我们也可以看到 , 在后来张居正改革的过程中 , 冯保身为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这个重要的职位 , 给予了全力支持 , 甚至在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时候 , 冯保还利用手中的权力尽量保下了很多改革派的人 。
张居正是一个真正的实干家 , 也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 为了实现这个人生的最高目的 , 他可以抛弃小节 , 不会把传统的道德行为标准当成一切的准绳 。 所以也就从没把对严嵩的迎合、对冯保的迁就看成是什么不道德的行为 , 显示出了政治家一种胸怀天下、淡定如水的心态和气度 。 可以这么说 , 张居正的成功 , 完全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内心的那份坚定执念相结合而造就的 。
其四 , “忍”字功夫一流
在没上位的过程中 , 其“忍”字功夫也了得 。 如果张居正当时不能与严嵩和害死自己爷爷的大仇人辽王处好关系 , 不但连官位都难以保住 , 甚至还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 尤其是辽王 , 张居正隐忍不发时间长达二十年 , 等到终于大权在握的时候 , 最终抓住时机 , 一举将辽王彻底打垮 。 其忍耐功夫不得不令人叹服 。
而在高拱任首辅的时候 , 高拱个性强势 , 嫉恶如仇 , 《明史》上记载说高拱“才略自许 , 负气凌人” , 也就说属于那种自视极高 , 老子天下第一 , 性子急躁 , 嚣张跋扈 , 说话做事很多时候都不给对方留余地 。 俗话说 , 泥人还有土性子 。 这样的人 , 我们可以体会到 , 无论做他的同僚或下属 , 基本上都会非常难受 , 张居正也同样 , 在他手下没少受打压和委屈 。
我们可以想想 , 如果是海瑞的话 , 恐怕不是辞职一走了之 , 就是早跳出来骂娘了 。 而张居正却是泰然处之、韬光养晦、默默承受 。 虽然两人之间有过龌龊 , 但基本都能大体上维持得过去 。 一直等到最支持高拱的隆庆皇帝去世 , 墙倒众人推的时候 , 张居正才发出那致命一击 , 彻底将高拱赶了下去 。
忍耐这个功夫 , 很多人可能认为不难 , 其实那些都是生活中的小忍 , 真正的大忍却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 需要顽强的心志、无边的定力 , 宽广的胸怀 , 还要面临每日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内心痛苦的噬咬 , 实在是非常人所能轻易承受的 , 所以往往这样的人 , 也才能成就大事 。
而上述这些性格 , 海瑞都不具备 ,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想象海瑞这个最终结局了 。 张居正与海瑞的最大的差别也在于此 。 据说海瑞政见上其实还是张居正改革措施的支持者 , 早在海瑞还是县令的时候 , 张居正还没坐上高位时 , 就在当地推行过“一条鞭法” , 所以说这完全是两个政见相同者 。
但是后来万历每次想提拔海瑞的时候 , 都被张居正阻挠没有提拔成 , 对于这个持相同政见者 , 张居正当时权倾朝野 , 但却为什么一直不肯重用海瑞 , 我们来看看他对海瑞的评价就知道了:此人有肝胆有志气 , 却缺乏处理复杂事件的能力 。 和万历后来的评语完全一致 。
推荐阅读
- 52岁保姆怒斥70岁大爷要求过分,大爷:这是你的工作,我哪过分?
- 南京女大学生在云南遇害,一年后查明真凶,父亲拒绝100万私了
- 曹操 有哪些看起来很荒谬,实际上很科学的事?从古人的智慧中,就能揭示很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