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贿的帝国 从制度腐败化到腐败制度化( 八 )


既得利益的沦丧 , 令广东的官员们开始真的痛恨起鸦片贸易了 , 并试图惩罚那些破坏潜规则的人 。“现在 , 外国走私商们把这张从非法贸易征集非法陋规的网撇开了 , 官吏们体会到他们所贪图的那部分好处竟被掠夺了 , 他们过去就是因为有这份好处 , 才愿意闭着眼睛不管的;于是一个用一场奏折、谕旨、告示、命令和弹压等为武器的战争开始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交往史》)
主张禁烟的林则徐等 , 突然发现自己赢得了体制内同僚们前所未有的支持 , 尽管那些同僚很长时间都从鸦片走私中分得巨大的红利 。而后世的读史人 , 也往往想不到 , 被爱国口号包装的反鸦片斗争中 , 还有着难以言说的利益博弈 。
鸦片战争前 , 清帝国的腐败就已经名扬全球 , 但即便是西方人也意识到 , 这与其说是中国人身上没有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 莫如说是制度性缺失带来的“技术”层面的问题 。
【中国行贿的帝国 从制度腐败化到腐败制度化】帝国海关除了被赋予过多的政治使命外 , 也成为最高领导核心(皇帝)彰显自己私心的标志 , 并因此将“潜规则”作为主流;而帝国财政制度的落后 , 导致“苛敛”与勒索成为官僚体系、尤其是地方政府维持正常运转的“潜规则” 。当“潜规则”成为体制主流后 , 官僚基层“搭便车”勒索便成为常态 , 所有的政策都被异化为寻租工具 , 而这又大大地挤占了行商和外商的空间 , 令经济领域也同样被“潜规则”占据;最后 , “腐败化的制度”也就催生了诸如行贿基金这样的“制度化的腐败”工具 , 并加速了整个体制、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腐败和沉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