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锄禾日当午真正的作者究竟是谁?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作者,却有争议,那么,这首广泛流传的唐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种说法是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 。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内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 。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他曾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游学乌镇,与乌镇普静寺住持唐抱玉为莫逆之交 。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经失传 。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收录于《全唐诗》 。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 。
南宋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二十九李绅目中是这样记载的:“绅初以《古风》求知于吕温,温见其齐煦,诵其《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曰:‘此人必为卿相 。’果如其言 。”《唐诗纪事》是一部有关唐代诗人及作品的评论汇集,共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内容极为繁富 。
也有一种说法是“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 。唐五代人孙光宪著有《北梦琐言》,其中卷二记载:“咸通中,礼部侍郎高知举,榜内孤贫者公乘亿,赋诗三百首,人多书于屋壁 。许棠有《洞庭诗》尤工,时人谓之‘许洞庭’ 。最奇者有聂夷中,河南中都人,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 。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 。’又《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斸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又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其中明确指出,《锄禾》的作者是聂夷中 。
聂夷中(837年~?年),唐代诗人 。字坦之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一说河南人 。出身贫寒,备尝艰辛 。咸通十二年(871年)中进士 。由于时局动乱,他在长安滞留很久,才补得华阴尉 。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 。聂夷中的诗作,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在晚唐靡丽的诗风中独树一帜 。如《公子行二首》、《公子家》讽刺贵族公子的骄奢淫逸,《田家》、《咏田家》谴责封建赋役对劳动人民的苛重剥削,《杂怨二首》表现连年战乱造成人们家庭离散的痛苦,写来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唐才子传》谓其“伤俗悯时”、“警省之辞,裨补政治” 。诗人喜欢采用短篇五言古诗和乐府的形式,以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暴露在人们眼前,冷峭有力 。像“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咏田家》)这样的诗句,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 。
那么,《锄禾》的作者究竟为谁?《北梦琐言》的作者孙光宪,生于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卒于宋太祖乾德六年(968年) 。而《唐诗纪事》的作者计有功,史书记载其生卒年代不详 。但史书中记载了他中进士的时间为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 。据此可大致推测,孙光宪生活的年代距李绅(772年~846年)不过50年左右;距聂夷中(837年~?年)也应该不过10年左右时间 。从时间上来看,孙光宪《北梦琐言》中的记载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
从记载上来看,《北梦琐言》内容所记为晚唐五代事,题材丰富,包括政教礼法、文坛轶闻趣事、民间风情习俗,等等,因为作者孙光宪为晚唐五代人,当代人记当代事,较能自然忠实呈现当时的样貌,王文才在《蜀杌校笺序》中曾说:“五代杂笔,首推《北梦琐言》 。”许多研究唐末五代的学者在述及历史、政治、文学乃至风土人情时也常提及《琐言》这本书,如《太平广记》、《资治通鉴》、《旧五代史》、《十国春秋》等都不同程度援引《琐言》中的资料,或补其缺,或资考订,可见《琐言》是一本史料价值极高的笔记 。而计有功《唐诗纪事》的成书印制,却大有周折,并非计有功亲自所为 。《唐诗纪事》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王禧刻本 。而据王禧自序云,他在客中邂逅计有功之子,“因得是书,立命数十吏抄录,其间不能无鲁鱼亥豕之误” 。因而后来据王禧本翻刻的《唐诗纪事》的其他版本,其中的脱误舛错也就难免了 。明代学者胡震亨(1569年~1645年)在其《唐音癸签》中就曾指出他多处张冠李戴的错误 。
推荐阅读
- 历史上究竟是谁写出了励志诗“锄禾日当午”
- 史上那些奇葩的圈阅 纪晓岚巧用唐诗评文章
- 唐诗的妙用 除了考公务员外竟还能送人与防身
- “锄禾日当午”作者生活奢侈 每餐杀活鸡300多只
- 盛唐诗人李白酷爱旅游 花27年漂泊四方
- 唐诗四大家之李白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 初唐四杰都有哪些人?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
- 唐诗四大家之元稹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 中唐诗人卢仝为人不羁 穷诗人如何成一代宗师?
- 唐诗四大家之杜甫的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