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不仅仅制造噪音 危害更不可小觑

如果经常“干磨牙”的话,对牙齿的磨损就相当严重 。时间一久,受磨损的牙齿就会不同程度地发酸或疼痛,有时还会形成下颌关节紊乱症 。
入夜之后,人们大都已酣然入梦 。然而有一些人(特别是少年儿童),在熟睡时会磨起牙来 。由于夜间磨牙时口中没有食物,唾液的分泌量也相应减少,牙齿得不到润滑,这样就形成了像推空磨一样的“干磨牙” 。如果经常“干磨牙”的话,对牙齿的磨损就相当严重 。时间一久,受磨损的牙齿就会不同程度地发酸或疼痛,有时还会形成下颌关节紊乱症 。
专家告诫,磨牙是病,需及早治疗 。临床统计,剧烈无缓冲物的齿间磨擦,使磨牙者消化功能减退,牙龈暴露,疼痛难忍,长期磨牙会使牙齿错位,脸部歪向一边,颌骨突出,影响面部美观,成年重度磨牙者,巨大的咬合力从头向下传导,引发身体神经紊乱,产生面瘫、脑瘫,患中风比例增加7成,经研究表明,长期磨牙使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紊乱,造成磨牙人群寿命低于本地平均寿命10年 。
磨牙的危害
▲使牙齿组织广泛损耗,牙齿外形破坏,边缘锐利,常可刺伤唇颊、舌软组织
▲面容苍老,影响患者的面部美观和发音
▲牙床经常出血、发炎,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
▲牙齿磨损导致过敏而遇冷热酸疼痛
▲腮帮和侧面耳朵区域疼痛,损伤听力
▲头颈部肌肉酸痛和僵硬,导致复发性头痛
▲导致咬破腮帮、咬伤牙床、咬裂牙齿、咬断舌头
▲咬牙的吱吱声影响亲人休息
▲睡眠质量下降、记忆力减退
▲精神紧张、焦虑、烦恼、口臭、便秘、肠胃失调
磨牙的三种类型
在口腔门诊中不少患者因磨牙症而就诊,夜磨牙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质颌骨运行区的部分脑细胞不正常兴奋宝宝 磨牙导致三叉神经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支配咀嚼肌发生强烈持续性非功能性收缩,使牙齿发生嘎嘎响声的咀嚼运动 。一般分为3型:
①磨牙型:常在夜间入睡以后磨牙,就是人们常说的夜磨牙,睡眠时患者做磨牙或紧咬牙动作,由于牙齿磨动时常伴有“咯吱咯吱”的声音,通常也叫 “咬牙” 。又因它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又叫“夜磨牙”,患者本人多不知晓,常为别人所告知,因影响他人,特别是配偶,而比较受到重视 。
②紧咬型:常有白天注意力集中时不自觉地将牙咬紧,但没有上下牙磨动的现象
【磨牙不仅仅制造噪音 危害更不可小觑】③混合型:兼有夜磨牙和白天紧咬牙的现象 。
人在6岁至13岁都处于换牙期,为适应上下牙齿磨合都会有磨牙现象 。但是,过了换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若常有磨牙的现象发生那就是一种病态 。
儿童磨牙的常见原因
1、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在儿童中相当多见;
2、胃肠道的疾病、口腔疾病;
3、临睡前给小儿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在宝宝睡觉后都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
4、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
5、小儿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 。
6、缺乏维生素,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孩子,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会引起骨骼脱钙,肌肉酸痛和植物神经紊乱,常常会出现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和夜间磨牙 。
7、牙齿排列不齐,咀嚼肌用力过大或长期用一侧牙咀嚼,以及牙齿咬合关系不好,发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夜间磨牙 。而且,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孩子,他的咀嚼肌的位置也往往不正常,晚上睡眠时,咀嚼肌常常会无意识地收缩,引起磨牙 。
8、另外,孩子8--11岁换牙期间,因为牙龈发痒,很容易产生轻微的磨牙现象,这期间轻度磨牙属正常现像,如果比较严重就需要治疗了,过了这个阶段,通常会自行消失;
9、孩子情绪和生活规律的影响,现在孩子通常学习比较紧张,压力大,同时还有不少孩子在晚间看惊险的打斗电视、入睡前玩耍过度,这些因素都会引起磨牙 。另外,如果因某件事情长期受到爸爸妈妈的责骂,引起压抑、不安和焦虑,也会出现夜间磨牙的现象;
由此可见,磨牙基本上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有些孩子因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的治疗,但因大脑皮层已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夜间的磨牙动作不会立即消失,容易形成一种习惯性磨牙,特别是胃肠病虽有好转,但胃肠功能紊乱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