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想不到的牙膏的十种神奇作用( 五 )


一些生活品标签或电视广告宣传夸大其词,不仅误导消费者,浪费钱财的同时还可能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 。美国“雅虎女性网”最新载文,列出了10种夸大作用的生活品 。
1.消炎眼药水
纽约急诊专家马克.米尔洛斯博士表示,频繁使用消炎眼药水易导致干眼、过敏等,甚至诱发眼病 。他建议去医院检查眼睛发红的原因,对症下药 。
2.抗菌香皂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表明,约75%的香皂或洗手液含抗菌成分,但没有证据表明抗菌产品比普通肥皂抗菌效果好 。米尔洛斯博士建议,使用普通肥皂洗手至少20秒即可 。
3.漱口水
除口干症等口腔疾病患者之外,健康人群不必使用除臭漱口水 。专家建议,为了防止口臭,每天应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齿 。如果口臭长期挥之不去,则应注意牙龈炎、龋齿甚至糖尿病等 。
4.牙刷消毒剂
美国牙科协会表示,人的口腔中有多种细菌,新买的牙刷也有细菌,没有研究证实牙刷消毒剂对健康有益 。专家建议,牙刷使用后,用自来水冲净,头朝上自然晾干即可 。
5.爽肤水
美国杜兰大学医学院皮肤学教授帕特丽夏.法里斯表示,大多数人不必使用爽肤水,也能恢复皮肤pH值 。她建议,使用中性清洗剂或无香味的普通肥皂,即可去除皮肤油脂 。
6.昂贵保湿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家丽贝卡.卡津博士表示,没有研究证实保湿霜越贵越高端,效果就越好 。她建议,含有视黄醇或抗氧化剂且防晒指数在30以上的一般保湿霜也能有效抗皱护肤 。
7.维生素补充剂
米尔洛斯博士表示,健康人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乱补有害无益 。专家建议应平衡膳食,多吃果蔬 。
8.阴道冲洗液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表示,阴道具有自净功能,阴道冲洗非但没有必要,反而会扰乱阴道酸碱平衡,更容易发生感染 。专家建议,出现异常分泌物及异味,应及时做妇科检查 。
9.香味女性用品
与阴道洗液一样,香味护垫、喷剂等女性用品弊多利少,容易导致私处感染 。ACOG专家建议,要选择无香味女性用品,并保持私处卫生,使用中性肥皂或温水清洗外阴即可 。
10.预防感冒药物
米尔洛斯博士表示,有关维生素C防感冒的研究尚未得出定性结论 。梅奥诊所发现,某些感冒喷鼻剂容易导致嗅觉迟钝 。专家建议,经常彻底洗手才是预防感冒的关键 。
功能性牙膏真的有功效吗
“我以前以为药物牙膏既然含药物,自然就能治病 。可后来拔牙时问医生才知道,那都是误导 。医生说,牙膏的本质就是日用品,不是药品 。保持牙齿健康的关键还是要正确刷牙 。”曾多次补牙的王女士这样告诉《市场报》采访人员 。其实,有许多消费者都买过标注有美白牙齿、抗炎抑菌等疗效的牙膏后,可回家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这些牙膏无法达到宣传功效 。
采访人员了解到,在铺天盖地的牙膏宣传广告中,一些牙膏企业故意模糊牙膏产品与口腔药物的区别,进行抗炎抑菌、清热解毒、防止蛀牙、口腔溃疡等医疗功效宣传,有的甚至声称经过临床验证来误导消费者 。然而,这类产品往往对牙膏的成分却语焉不详 。
《规定》明确将化妆品定义为“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于人体(皮肤、毛发、指甲、口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化、修饰和改变外观或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产品” 。由此可见,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按照这一定义被首次列入化妆品行列,按化妆品的标识规范进行管理 。
根据《规定》,化妆品标识中不能出现含糊标注,化妆品内含的所有成分、化妆品实际生产加工地都得标出来 。标注方法和要求不符合相应标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
《规定》还明确化妆品标识不得标注夸大功能、虚假宣传、贬低同类产品、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不得标注容易给消费者造成误解或者混淆的产品名称 。这些条款都适用于牙膏、沐浴露等日化产品 。
日前,《市场报》采访人员走访了北京的部分超市、商场后发现,仍有一些牙膏产品声称有治疗牙周炎、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医疗功效,还有部分牙膏标示有“抗菌”、“消炎”等字样,这些牙膏的价格明显比普通牙膏贵得多 。
对此,根据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通知指出,鉴于目前部分化妆品生产企业仍有一定数量的化妆品包装库存,为节约资源,避免和减少浪费,执法查处期将推迟至明年10月1日开始 。据悉,由国家认监委和卫生部制定的《口腔保健品的认证管理办法》以及《口腔保健用品功效评价标准》也将出台 。届时,牙膏产品宣传“忽悠”消费者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