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能也是病 避开误区赶走痛经

“她”是我们的密友 , 每月见不到“她”心慌 , 真的来了心烦 。更有姐妹疼痛难忍 , 尤其是在天气日渐寒冷的秋冬时节 。
有数据显示 , 目前全球至少有80%的女性每月都被“密友”折磨困扰 , 而且其中超过50%的女性每月都疼得死去活来 , 却始终找不出原因 , 也无法彻底根治 。近些年我国痛经发病率不断上升 , 大概是10年前的2-3倍 。
天气寒冷时女性预防痛经要做好哪些防护工作?如何减缓痛经的症状?如何避免认识和治疗痛经的误区?采访人员咨询了清远市人民医院妇科医生黄华仪 。
误区一:痛经就是倒霉东西
在清城某中学教书的赵雨(化名)忍受了13年的痛经折磨 , 每月少则两天 , 多则7天 , “lsquo;她'有时还算比较温柔慈善 , 有时却无比狰狞可怕 。”每到那时她只能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不敢动弹 。她觉得这是命中注定的 , 因为妈妈、姐姐都有着相同的经历 。
“这是一个想起来就痛苦的噩梦 , 总觉得上天对女人太不公平了 。在办公室里 , 男同事们干劲冲天地工作 , 你却只能抱着一杯热水躲在一边默默地忍耐 。在课堂上 , 同学们提问的热情高涨 , 你却因为痛得厉害叫他们自习 。为这个请病假吗?可能会耽误课程进度 , 也不可能每个月都这样请假 , 那还有哪间学校敢请你教书呀?而且什么时候才算到头呢---估计只有等到更年期来临才能解脱 。”赵雨无奈地说道 。
其实 , 大约50%的女性需要每月忍受痛经之痛 , 从轻微的不适 , 到身体里一场地动山摇 。更令人烦恼的是 , 一个月转眼就过去了 , 一切又将重演 。
专家说:痛经可能也是病
黄华仪告诉采访人员 , 痛经并不能简单说是一种症状还是疾病 , 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判断 。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 , 原发性痛经可以认为是一种疾病;而如果是因为其它疾病引起的痛经 , 则应该把痛经看做是疾病的表现 , 就应该当做症状来判断 。一般而言 , 年轻女性的痛经通常是气滞血淤型 , 这部分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 , 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 , 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心烦、胸闷 , 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 , 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 ,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 , 经量少 , 色黯有块 。
黄华仪表示值得警惕的是 , 不少年轻女性把痛经看做一件很平常的事 , 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的人数并不多 , “除了学生会有这种意识前来就诊外 , 一般的年轻女性很少因为原发性痛经来医院 。”在清远市人民医院的妇科就诊室 , 多数是因继发性痛经前来治疗的中年妇女 。但不少女性其实对于痛经还是一知半解 , 对于痛经的原因也并不明了 , 以致采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 , 这样往往使一些妇科疾病潜伏在身体中 。
误区二:温热感化疼痛
每次痛经时 , 尤其在秋冬季节 , 婷婷的朋友总是劝她喝一杯滚烫的姜糖水 , 再灌一个热水袋 , 而她也看到网上有不少治疗痛经的偏方中出现了姜糖水 。但是婷婷喝下去之后 , 会觉得更痛 , 并且感觉有气体在小腹里面“撞来撞去” 。
据悉 , 大约50%的女性采用类似方法对付痛经 , 比如月经期绝对不能沾凉水、喝热饮料、腹部热敷、拔火罐 。但是 , 其中至少有30%的人表示丝毫不起作用 。
专家说:热敷效果非常有限
妇科医生称 , 热敷的效果非常有限 。从中医的角度看 , 每个人的体质有虚、实、寒、热之分 , 即使痛经 , 也有寒凝、气滞、血瘀、虚寒、湿热等多种类型 ,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各种组合 。一般虚寒型体质比较多见 , 这种情况用“温热疗法”很有效 , 但对于其他类型患者就不一定有效了 。即便是虚寒体质的人 , 这种温热作用其实也很有限 , 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的话 , 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解决 。
误区三:绝对不用止痛药
有些女性时刻在包包里准备着止痛药 , 一旦工作时出现疼痛症状 , 立刻用止痛药解决问题 。但很多人在痛经的时候却对止痛药望而却步 , 理由是止痛药的副作用大 , 不适宜食用 , 而且正值经期敏感期 , 如果在饮食方面稍微不注意 , 可能会加重疼痛的程度 。结果有很多姐妹痛得满床打滚 , 甚至疼痛至昏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