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忍无情中国古代姬妾制度 剥皮杀妾是家常便饭( 五 )


7、男人们只能眼看着所爱的女人遭殃
更残忍的姬妾害嫡,当然不能不提武则天 。在妒恨之下,她对有恩于自己的丈夫发妻王皇后所做的事情,足以令后来的嫡妻们引为戒律 。看着这样的历史记载,嫡妻们还敢对娇滴滴的姬妾们礼遇吗?
这是一种很无奈的轮回:姬妾制度由男子制定,用来欺凌女人,可是最深重的灾难,却是在这制度下由女人们互相施加的 。
男人假如爱女人,就不应该让她做姬妾 。那不是爱,更不是什么“无后为大”,——因为在姬妾制度下,姬妾所生的儿女们,都从小生活在压抑和痛苦中 。制造出这样儿女的父亲,有父爱吗?
只有男人的占有、只有男人的自私 。这才是姬妾制度的根本 。
在这种制度下,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生死战争,都是无奈之举,真正没有人性、真正要被痛斥的,既不是嫡妻,更不是姬妾,而是乐于其中、自命风流快活的男人们 。
然而男人们制定的姬妾制度,发展到后来也成了男人自己的紧箍咒 。那就是:迫于嫡庶、卑贱之分,他们只能眼看着所爱的女人遭殃而无能为力——假如他们还能够有爱的话 。
刘邦后期最爱的女人肯定是戚懿无疑,然而她只是他的女人,吕雉却是他的嫡妻,更是他的工作伙伴 。在宗法与现实需要情况下,刘邦选择了放弃戚懿 。当他决定不再帮助戚懿夺嫡的时候,其实他早已预知了宠妾幼子将会死于非命(当然,假如他能够全部预知吕雉日后“危及宗稷”的作为,也许他会做另一种选择——但那不是为戚懿,而是为了刘氏天下) 。于是他也只能为戚懿唱唱楚歌了 。
唐朝乔知之,虽然心爱婢女,却不能娶她为妻,只能一生不婚,男无妻女无夫,没名没份委委屈屈地过日子 。
到宗法制度完全建立的明清两朝,就更让人喘不过气 。
万历皇帝心爱的女人是郑贵妃,对这个女人他是完全地平等相待 。可惜的是他已有嫡后,而照制度,嫡后是不能轻废的,无故废后之帝都要留下骂名 。郑贵妃固然不是好女人,但是光从夫妻感情来说,万历皇帝实在过得很痛苦,临死之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代自己册郑贵妃为嫡室,好让自己能够与心爱的郑氏生死相随 。可惜,这只能是痴人说梦,郑贵妃再怎么与他深情,也只能葬到妃嫔墓里去,最终陪着万历皇帝共赴来生的,恰恰是他一辈子都看不顺眼的嫡后和王恭妃 。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宗法制度、姬妾制度,不光是不把女人当人,其实也没有把男人当人 。它只是为维护特权阶级、为维护家族利益而设置的 。在这种制度下,男人没有权力选择自己的伴侣,纳妾与否,也全视延续家族政权子嗣的需要 。大家都一起成了生育机器了也 。
另外还有一个常识,那就是老天爷在制造人口的时候,男女两性数目基本相当,既有人倚仗势富广纳姬妾,自然就有平民寒户男子一生无妻可娶,想要一个女人都找不着 。历代帝王将相,姬妾众多,平凡人世便旷男怨女,杜鹃泣血 。因此,姬妾制度,不仅仅残害女子,也一样残害数不尽无权无势的男子 。
8、古代由妾扶正之妻
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了姬妾制度,如果还有人想要三妻四妾,不怕惹来夫妻间分崩离析、儿女间手足相残的悲剧;若是还有女人愿意以姬妾自居,或者表演嫡妻所谓“贤而无妒”的节目,硬把自己划拉到做男人脚底泥的档次,那就只好让她们自求多福了 。
古代由妾扶正之妻,基本都与原配之妻有关系——比如说,随发妻媵嫁而来的姬妾 。如《红楼梦》中的平儿,高鄂续本中让贾琏扶平儿为正,可不敢让他扶秋桐为正 。再如汉朝大将军霍光,他扶正的妾室霍显,就是原配东闾氏的陪嫁丫头 。另外就是嫡妻生前认可之妾,这种妾往往生有儿子之妾 。
而妃嫔升后,也是一样的道理 。没有儿子的妃嫔,是难以立后的 。如卫子夫,如武则天 。明嘉靖帝无故废后,另立无子之妃,便成就了他“昏君”的名声 。
按宗法制度,皇后所生的儿子才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而且继承权由大及小,皇后所有的儿子孙子都死光了,才轮得了姬妾所生的儿孙 。
姬妾如果想为儿子抢继承权,就必须先干掉皇后;而皇后如果想为儿子稳固继承权,也一样必须干掉试图取代自己的姬妾 。
因此,汉宣帝第三次立后,便选择无子之妃,就是为了不让皇后有亲生儿子抢掉自己前妻之子的皇位 。
明朝朱元璋,嫡长子死在自己前头,他放着成年的大群儿子不理,非要立长孙为帝,正是为了“嫡子嫡孙为重”的宗法制度——那些成年的叔父辈,都是小老婆生的,不算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