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古代十大名相( 四 )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 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世民) , 玄龄为中书令 。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 。十一年封梁国公 。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 , 仍综理朝政 。十七年 , 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图形于凌烟阁 。晋王李治为太子时 , 他任太子太傅 。太宗征高丽时 , 他留守京师 。二十二年病逝 。
贞观前 , 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 , 削平群雄 , 夺取皇位 。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 , 定社稷之功” 。
贞观中 , 他辅佐太宗 , 总领百司 , 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 , 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 , 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 , 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 , 不求备取人 , 也不问贵贱 , 随材授任;恪守职责 , 不自居功 。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 , 合称“房、社” 。
7.断案神探 , 深谋远虑——盛唐名相狄仁杰
(630年~700年)
狄仁杰 , 字怀英 , 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狄村人 。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 , 祖父狄孝绪 , 任贞观朝尚书左丞 , 父亲狄知逊 , 任夔州长史 。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宰相 。他执法刚正廉明 , 执法不阿 , 以身护法 , 甚至敢于犯颜直谏 。力劝武则天立唐嗣 。他很有知人之明 , 也常以举贤为意 , 凡举之臣 , 皆为唐朝中兴之臣 。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 , 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 。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 , 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 深得人心 。
垂拱四年(688年) , 张光迅奏狄仁杰出言不逊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 , 入为洛州司马 。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 , 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 , 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 , 武承嗣勾结酷吏诬告狄仁杰等谋反 , 将他们逮捕下狱 , 被释后贬为彭泽令(今江西彭泽) 。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 , 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 。为了稳定局势 , 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 , 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 , 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 加银青光禄大夫 , 兼纳言 , 恢复了宰相职务 , 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
圣历元年(698年) , 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 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 , 还政于庐陵王李显 。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 , 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 , 立为皇嗣 , 唐朝得以维系 。
圣历元年(698年)秋 , 突厥南下骚扰河北 。武则天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 , 很快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
久视元年(700年) , 狄仁杰病故 , 朝野凄恸 , 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 。赠文昌右丞 , 谥文惠 。唐中宗继位 , 追赠司空 。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
狄仁杰的一生在上承贞观之治 , 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 ,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刚直不阿 , 政绩颇丰 , 尤其在武则天执政时 , 以不畏权势著称 , 直言力谏 , 成为一代名相 。狄仁杰死后 , 武则天追赠其为文昌右相 。中宗即位 , 赠为司空 。睿宗时 , 追封为梁国公 , 故后世也称狄仁杰为“狄梁公” 。
8.欲得天下好 , 莫如召寇老——北宋抗辽名相寇准
(961年~1023年)
寇准字平仲 , 华州下邽(今临渭区下吉镇)人 。北宋真宗朝三任宰相 , 封为莱国公 , 谥号忠愍 , 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政治家 。
寇准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中进士 。他为人刚直 , 因多次直谏为太宗重用 , 擢枢密院直学士 , 判吏部铨 , 参决政事 。太宗尝以魏征相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