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古代十大名相( 五 )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闰九月 , 辽萧太后、辽圣宗耶律隆绪率契丹军大举南侵攻宋 。十一月主力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 , 直逼宋都开封 , 宋室朝野惊骇 , 参知政事王钦若提出南迁金陵 。陈尧叟提出西南迁西南迁西川成都之议 , 时任宰相职的寇准 , 力主抵抗 , 排除众议 , 促请真宗亲征 。宋真宗最后采纳了他建议 , 亲抵沩州北城督战 。宋烟望皇帝御驾亲征 , 士气大振 , 奋勇战斗 , 射杀了辽烟统军使萧达览 , 获得全胜 , 保全了北宋王朝的奠严 , 谱写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的光辉篇章 。可惜宋真宗畏敌 , 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 , 执意求和 , 派曹利用与辽邦订立了每年输辽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 , 双方以白沟河为界的和约 , 史称“澶渊之盟” 。断送了胜利果实 , 然而寇准的历史功绩却载于中华民族史册 。
1006年王钦若谮言寇准澶渊之役是以帝为“孤注一掷” , 昏庸的真宗罢免了寇准虽两次复相 , 但仍被丁谓所谮 , 先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 , 后贬为雷州今广东海康)司户参军 。
1023年 , 寇准死于雷州 , 有《寇忠愍公诗集》传世 。
寇准为官清正廉洁 , 在广大中原人民群众中享誉崇高 , 甚至于连辽邦也深为敬佩 。寇准在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 , 官位升到执掌国家大权的宰相 , 却没有为自已建造一所私宅府第 。当时处士魏野赠诗说:“有官居鼎鼐 , 无地起楼台 。”即见他不贪不欲 , 怜惜民财的品质 。这道诗传到契丹 , 契丹人景仰万分 。寇准晚年被贬广东雷州 。一次北使到宋都汴京 , 看着一个个执政大臣 , 问引路人:谁是‘无地起楼台’的宰相 。“当时的朝庭官宦们都羞愧得面面相觑 , 无人回答 。寇准廉洁清正的官德 , 在华夏官吏上树立了一个楷模 , 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的赞美 。
9.熙宁变法 , 争议不休——北宋名相王安石
(1021年~1086年)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 , 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 世称临川先生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第四名及第 。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因此 , 在嘉佑三年(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 , 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 , 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 , 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 , 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 , 熙宁二年(1069年) , 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 , 次年 , 又升任宰相 , 开始大力推行改革 , 进行变法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 , 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 , 并认为 , 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 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执政以后 , 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 。在改革中 , 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 , 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 , 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 , 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 , 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 , 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 , 从乡村到城市 , 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 , 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 , 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 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 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 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 , 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 , 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 。次年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 , 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 , 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 , 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 , 由于司马光等保守派得势 , 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
推荐阅读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 采石之战是哪个朝代的?采石之战的简介及影响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冻死者难以计数
- 中国历史上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真实面目
- 月球出现数千条裂缝 竟是受地球影响导致
- 皇帝惨死!中国历史上被勒死的三位皇帝是谁
- 中国历史上共有多少个娃娃皇帝?
- 中国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战史 千年忠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