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千古名相 古代十大名相( 六 )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 , 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 , 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 《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 , 后者已经散佚 。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 , 列于唐宋八大家 。在诗歌方面 , 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 。有集本传世 , 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 , 一是《王文公文集》本 , 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 。王安石曾封于舒、荆 , 死后又谥为文 , 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
10.帝王之师 , 救时宰相——明朝名相张居正
(1525年~1582年)
明朝名相 , 字叔大 , 号太岳 , 谥号“文忠” , 生于江陵草市 , 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 , 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他在为官期间 , 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 , 使国家安定 , 经济发展 , 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
张居正5岁入学 , 七岁能通六经大义 , 12岁考中了秀才 , 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 , 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 , 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 , 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 , 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 , 并选为庶吉士 , 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 , 43岁进入内阁 , 当了大学士 , 48岁当了宰相 。那时 , 封建统治阶级昏庸腐化 , 军政败坏 , 财政破产 , 农民起义 , 此伏彼起 , 阶级矛盾尖锐 , 危机严重 。他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 , 一方面 , 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 , 一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使民“足食足衣”革新政治的措施 。
(一)精简机构 , 裁汰冗员 。当时行政机构雍肿 , 人浮于事 。张居正把能合并的都合并了 。如天下钱谷在户部原分属13个司掌管 , 他把它作了必要的归并 , 实行了统收统支;对不尽职或只拿钱又无事可干的官吏 , 尽行淘汰 。据说 , 仅万历九年 , 即裁中央冗官419人;地方冗官902人 。在精简机构时 , 还进一步划清了政府各部门的权限职责 , 严格官吏考核制度 , 加强了人事管理 。这样一来 , 既减轻了朝廷支出 , 又鞭策着官吏们更好地工作 , 提高了行政效率 。
(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 。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 , 须至公至平 , 人心乃服 , 人心服 , 而后可责其用命 。”因此 , 在他执政期间 , 凡是违法犯纪的人 , 不管是皇亲国戚 , 还是地方豪强 , 一概绳之以法 。徐阶曾任过首辅 , 也是推荐他入阁的人 , 但当徐阶的亲属对清丈全国大地主隐瞒的庄田进行破坏时 , 他也决不宽恕 。黔国公沐朝弼累次犯法 , 因是功臣世家 , 别人感到难办 , 但他仍然将沐朝弼逮捕治罪 。他一面大刀阔斧地整肃吏治 , 一面带头不搞行贿受礼 。比如被他推荐用的辽东总兵李成梁 , 后来被封为宁远伯 。李为了报答他的推荐之恩 , 曾派人给他送去钱财 。他严肃地对来人说:“而主以百战得功勋 , 我受其金 , 是得罪高皇帝也 。”坚决不受 。因此 , 他主持颁布的一切政令 , “虽万里外 , 朝下而夕奉行 。
(三)蠲免积负 , 减轻人民负担 。他对神宗说:“今尚有一事为民害者 , 带征税粮也 。夫百姓财力有限 , 一岁之入 , 仅足供一岁 , 不幸岁歉 , 目前尚不能办 , 岂复有余力更完累岁积逋乎?有司避责 , 往往将今年所征 , 抵完旧逋 , 即今岁所欠 , 又为将来带征矣 。”要求神宗责令户部“核万历七年以前积负 , 悉行蠲免” 。神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 免去了农民在万历七年以前积欠国家的钱粮田赋 。
(四)重视人才 , 知人善任 。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 , 但问功能 , 不可拘资格 。他曾引用李成梁镇辽东 , 戚继光镇蓟门 , 使得“荒外詟服 , 边境坐拓 。”他又用潘季驯黄河 , 使得“堤工早完、转漕无患” 。所以史书称他“善知人” 。在他执政的10年期间 , “边境义安”、“太仓粟可支十年”、“太仆寺积金四百余” , “一时政绩炳然” 。正当张居大力整顿吏治 , 实行政治革新的时候 , 御史刘台在神面前告了他一状 , 说他“专擅威福、罔上行私 , 横黩无厌” 。张居正知道了 , 对神宗说;“臣之所处者 , 危地也;言者以为擅作威福 , 而臣之所行 , 正威福也 。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则无以逃专擅之讥 。”对那些攻击他的人以迎头痛击 。万历五年 , 他的父亲去世 。按照封建礼教 , 他应该回家“守制” 。但他考虑到国事纷繁、主上年幼 , 仍然“吉服视事” , 没有回家守制 。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 , 说他“忘亲贪位” 。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 , 这些攻击他的人 , 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