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哪 黄埔军校走出了哪些国共名将?( 二 )


1933年春天 , 因为叛徒告密 , 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 。后来送到南昌 。蒋介石召见陈赓时心疼地说:“陈赓 , 你瘦了 。”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 。”陈赓说:“校长也瘦了 。”蒋介石说 , “国家如此 , 生灵涂炭 , 寝食不安哪!”陈赓说 , “身为一党一国领袖 , 校长瘦而天下更瘦 , 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
陈赓性格非常豪爽 , 行事不拘小节 。1943年的一天 , 陈赓等军政干部在听毛泽东作报告 。听了一阵 , 陈赓突然站起来 , 直接往主席台而去 。毛泽东愣了 , 问:“陈赓同志 , 有何急事?”陈赓也不回答 , 取过毛泽东的杯子 , 喝了一大通后才报告:“天太热 , 借主席一口水 。现在没事了!”在场的干部哄堂大笑 , 毛泽东也不禁微笑起来 。
令人痛心的是 , 1961年 , 年仅58岁的陈赓病逝于上海 , 共产党痛失良将 。当年考试时与陈赓并排而坐 , 后来一同进入黄埔军校的宋希濂 , 经常想起老同学:“陈赓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解放后的几次会面 , 他没有一点以胜利者自居的神气 , 令我心折和怀念 。”
杜聿明:同时收到国共两党“入党登记表”
1948年 , 淮海战役快要结束时 , 毛泽东曾以人民解放军中原和华东两司令部的名义 , 写了一篇800余字的广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 让时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家喻户晓 。杜聿明也是黄埔一期出身 。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县人 , 书香门第出身 , 可他却老想着投笔从戎 , 干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业 。1923年 , 杜从榆林中学毕业后 , 一次无意在《新青年》上看到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 , 同时 , 也在另一份报刊上看到吴佩孚办洛阳军官学校的招生广告 。经过慎重考虑 , 杜聿明选择了黄埔军校 。
1924年3月 , 杜聿明与堂兄杜聿鑫 , 同乡青年阎揆要、关麟征等11人 , 从北京取道天津 , 搭乘英轮南下广州 。他们在陕西会馆住下后 , 随即上街打听招生情况 , 获悉军校还在招生 , 但报名者超过1000多人 。为了保证被录取 , 他们决定由杜聿明执笔 , 给国民党元老、原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先生写了封信 , 请求他帮忙做个介绍 。原来于右任是杜聿明父亲的同窗好友 , 又同是早期的同盟会员 , 感情很深 。半个月后 , 爱惜人才的于右任回信 , 不但请他们吃饭 , 还慷慨地写了一封介绍信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 , 说这里有11位陕西有志青年 , 前来报考黄埔军校 , 希望破格录取 , 以便将来到北方开展工作 。
据称 , 蒋介石收到于右任的介绍信后很高兴 , 专门找来负责录取工作的人员 , 当面交代说:“于先生送来的学生理应全部收下!”
4月下旬 , 黄埔军校举行最后一次补考 。试题是国文和数学 。杜聿明不怕数学 , 担心的是国文 。国文的题目是“你为什么要信仰三民主义?”杜聿明对“三民主义”没什么研究 , 好在那时《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盛行中国 , 杜便根据上面的一些文章 , 结合自己的看法写了几百字交卷 。也许是因为运气好 , 也许是于右任的介绍信起了作用 , 总之4月底放榜 , 杜聿明等11人全部榜上有名 。入校后 , 杜聿明收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入党登记表 。那时候 , 他对于什么是国民党、什么是共产党一无所知 , 只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 。他想 , “共产”大概就是把家里的财产拿出来分给大家 。杜聿明家中比较殷实 , 有些舍不得“分财” , 所以就填写了国民党的表格 。
当然 , 杜聿明做梦也没有想到 , 就在他加入国民党的当儿 , 他的妻子曹秀清正在陕西榆林中学 , 举着右手向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呢 。他更没有想到 , 后来他能当上国民党的大官 , 1949年却成了共产党的俘虏 , 1964年又当选为人民共和国的政协委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