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在哪 黄埔军校走出了哪些国共名将?( 三 )
郑洞国:“冒名顶替”进黄埔
总体来说 , 黄埔军校的入校考试比较严格 , 也非常注重公平 , 但避免不了一些“意外”事故发生 。比如 , 国民党名将郑洞国就是冒名顶替考进黄埔军校 , 这也是黄埔军校史上独一无二的“事故” 。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县人 , 学生时代参加过五四运动 。1921年 , 他曾投笔从戎 , 但没成功 。1924年1月 , 正在长沙商业专门学校读书的郑洞国听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 , 立刻找同乡王尔琢商议 。没料到 , 王尔琢已先走一步了 。郑洞国赶紧邀上三位同乡 , 一同南下广州 。当他们找到王尔琢时 , 才知道报考军校的日期已经过了 。
郑洞国心急如焚 , 王尔琢也跟着急 。这时 , 转机出现了 , 一位叫黄鳌的湖南老乡 , 因为担心考不上 , 就报了两次名 。此刻见郑洞国急成这般模样 , 便建议顶替他的名去考 。郑洞国沉吟半晌 , 决计冒顶黄鳌之名报考军校 , 而且考上了 。巧的是 , 真黄鳌也考进去了 , 而且他们都被编在第二队 。在点名出操的时候 , 两人竟一同应声出列 。
郑洞国是个老实人 , 对于冒名顶替的事情一直惴惴不安 。经过反复考虑 , 他终于鼓足勇气 , 向区队长坦白了 。好在校方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 只是把他的名字改了回来 。
于是 , 郑洞国的名字开始在东征、北伐、抗日等历史事件里闪耀……
刘志丹:气质更像艺术家
刘志丹是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1936年刘志丹牺牲后 , 毛泽东曾亲笔题词:“群众领袖 , 人民英雄” 。
刘志丹长得俊朗儒雅 , 能歌善舞 , 写得一手漂亮文章 。从气质和特长上来看 , 他更像一名艺术家或者文学家 。不过 , 刘志丹打小就立志做一名军人 , 过金戈铁马的日子 。因此 , 当他在榆林中学读书时 , 第一个响应中共党组织的号召 , 报考黄埔军校 。不料 , 此举遭到很多人反对 。亲戚朋友轮番劝阻 , 学校也不放行 。刘志丹慨然而言:“古人云‘虽有文事 , 必有武备’ , 对付军阀 , 没有军队怎么行?”
1925年秋天 , 刘志丹南下广州 , 成功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 , 习步科 。刘志丹是北方人 , 在广州水土不服 , 入校没多久就染上重病 , 一度昏迷不醒 。医生以为他死了 , 准备送往太平间 。同乡请求医生再观察一天 。医生说 , 再观察一天可以 , 但不能放在宿舍里 , 以免传染 。
也是刘志丹命不该绝 , 在同乡的悉心照料下 , 他闯过了“鬼门关” , 逐渐康复——否则的话 , 中国工农红军就少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 。
“福将”胡琏
在国民党众将领中 , 能打仗的多 , 会打仗的少 , 敢打恶仗硬仗的就屈指可数了 , 胡琏即其中一位 。
有好事者作过统计 , 《毛泽东军事文选》里有7篇专门针对国民党十八军及胡琏的电文 。能够多次得到毛泽东这种“指名道姓”的待遇 , 实为罕见 。开国上将杨勇曾经说过:“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 , 不愿俘虏十个黄维 。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
胡琏是黄埔四期毕业生 , 与林彪同窗 。毕业后 , 他从少尉排长干起 , 历经北伐、中原会战、江西“剿共”、抗战诸役 , 因战功显赫而不断擢升 , 37岁做到十八军军长 , 中将军衔 。抗战胜利后 , 国民党对军队进行整编 , 十八军改为十一师 , 与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七十四师 , 并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 。
在随后进行的三年国共内战中 , 胡琏率三万全部美式装备的十一师 , 在中原、华东两大战场同解放军对峙周旋 , 与刘伯承、陈毅等中共名将均有过正面碰撞 , 丝毫不落下风 。1949年10月 , 退守台湾的胡琏担任“金门防卫司令部总司令” , 统领金门党、政、军务 , 在当地影响深远 , 被称为“金门王” 。胡琏在金门打了“古宁头”战役 。此战是国民党三年内战之后唯一一次歼灭性的胜仗 , 也是解放军第一次团级以上建制单位被全吃的败仗记录(是役解放军伤亡9000人) 。
推荐阅读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日媒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 韩世忠怎么死的?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葬在哪里
- 周康王姬钊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周康王陵墓在哪
- 马步芳有子女吗?马步芳的后人现在在哪
- 唐哀帝李柷怎么死的?唐哀帝李柷的陵墓在哪
- 宋仁宗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宋仁宗墓在哪
- 唐太宗李世民妃嫔徐惠的墓在哪?
- 和硕温恪公主怎么死的?和硕温恪公主陵墓在哪
- 水浒英雄武松为何葬身在西湖边?武松的墓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