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伦淑慧长公主显灵的传说( 五 )


显灵传说
显灵传说讲的是公主陵迁到额尔登乌拉山南麓后 , 公主在珠腊沁村或在珠腊沁人中间显灵的故事 。这一概念有两个要点需要注意:其一 , 传说产生的时间是公主陵迁到额尔登乌拉山之后;其二 , 传说产生的范围主要是珠腊沁村或在珠腊沁人中间 , 其中珠腊沁人包括当地的珠腊沁人和迁至外地的珠腊沁人 。显灵传说的要素无外乎以下三点:村落的风物、本村人或来到本村的外地人 。
一个较为典型的显灵传说是“珠腊沁村的榆树林” 。在援引这则传说之前须对珠腊沁村的榆树林做一个说明 。在建完公主陵后 , 把北起穆尔古车格山(位于毛敦伊和营子以西 , 查干沐沦河西岸) , 南至李喇嘛树(现苏木所在地以南)的方圆18里地划为公主陵香火之地 。从此 , 这方圆18里地山水、树木、草场就成了不可触犯的禁地 。由于这样的禁忌和保护 , 公主陵背后的椴树山上椴树长成了茂密的自然林 , 公主陵以东查干沐沦河东岸长出了美丽壮观的榆树林 。珠腊沁人称榆树林为“陵园脚下的树” , 封为神圣 , 从不触犯 。“珠腊沁的榆树林” 中讲道:
这南北绵延十余里地的榆树林是一队兵马 , 整齐划一 , 好不威风 。这片树林是“公主陵卫队” 。这支“卫队”是由北往南走的 , 目标是进军京城 , 与皇帝决战 , 以报公主之仇 , 了却公主的心愿 。这支队伍的“前锋”是阿日宝龙营子以东的“喇嘛树” , 即为“排头树”或领头树 。中间绵延十余里长着数千株茂密的沙榆树 , 为“卫队”的大部队 。毛敦乌珠尔营子九神庙前的一棵大榆树为“中军” , 督军前行 。毛敦伊和营子后有一棵伞状榆树 , 为“后卫”或“都督” 。这是“兵头将尾”的严密阵容 。因为有前锋、中军、后卫或都督 , 这支队伍才这样整齐和“纪律严明” , 才没有走散 。
另一则传说讲了一个运输队的人夜遇公主陵的故事 :
有一年 , 一支运输队来到珠腊沁村 。那是乌珠穆沁旗巴达拉梅林家远途拉脚的盐车队 。他们去赤峰买盐办年货的途中 , 走到珠腊沁村 , 丢了几头牛 。寻牛的人在找牛时自己也迷了路 , 找不到车队了 , 傍晚时分才走到一户人家门口 。他上前敲了几下门 , 只见走出来一位身穿绿袍的女人 。寻牛的人向那位女人说明了来历 , 并问能否借住一宿 , 等到天亮后再去找牛和车队 。女人说了一句这里不是住的地方 , 便用手往东指了一下 , 只见从手指上发出了一道亮光 , 在光下出现了一条小径 。女人说 , 你就顺着这条道走吧 。于是 , 寻牛的人顺着那条小径走到兔子山脚下 , 找到了丢失的那几头牛 , 然后赶着牛又走了一段路 , 找到了车队 。第二天 , 他向当地人打听了昨晚去的那户人家 , 方知是公主陵 。于是 , 他感激万分 , 叩拜公主陵 , 并决定每年都要祭祀公主陵 。从此 , 每年的整羊祭祀上 , 他都带整羊来祭祀 , 其他祭日则从家里致祭 。为此 , 他家专门做了一张供桌 。他死后 , 子孙们继承了这个传统 , 一直延续到1949年前 。
这则传说在珠腊沁村传讲已经有些年头了 。它其实解释了公主与公主陵的灵验性 , 把公主陵解释成了一座神庙 , 而不是单纯的陵园 。它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导向 , 让人相信公主神的住处就是她的神庙——公主陵 , 因此对本村公主信仰的形成与延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则传说形成了一种模式 , 附带产生了一些传闻 。有一则传闻 中讲道:
有一年 , 珠腊沁的牧民去大库伦(今乌兰巴托)的路上突遇大火 , 火势很猛 , 眼瞅就要烧毁勒勒车 。牧民急了 , 就向南朝公主陵方向叩拜 , 祈祷公主妈妈保佑 。说也怪 , 大火没有马上卷过来 , 而是渐渐地由大变小 , 最后自消自灭了 。这时 , 从远处跑过来一位牧羊人说:“刚才我们看见一位骑着枣红马穿绿袍子的女人出现在火场 , 用手巾打了三下就把大火给扑灭了” 。“啊!穿绿袍子的?那准是公主妈妈显灵了!”那位牧民眼含热泪朝着家乡的方向叩拜 , 口中直喊:“谢谢公主妈妈 , 公主显灵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