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和项羽 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 二 )


【刘邦和项羽 从亡秦之战看刘邦项羽的军事才能】刘项合兵后 , 对秦作战进行得更加顺利 。早先打陈胜武装如风卷残云一般的章邯 , 被刘项联手打得龟缩在濮阳不敢出战 。刘项两人此时还嫌嫩了点 , 他们还不知道只要拿下章邯 , 拔掉秦朝这颗最尖利的牙 , 灭秦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所以他们被项梁派到别处作战 , 章邯却咸鱼翻身 , 得到增援后 , 偷袭项梁得手 , 杀了项梁 。而刘项这两个军事天才却因此乱了方寸 , 其原因也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作战才能 , 正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 。如果他们足够镇定 , 足够冷静 , 他们应该能看出章邯的本事不过如此 , 完全可以战而胜之 。而这两人既不镇定 , 也不冷静 , 居然选择了避开章邯南下 , 退师彭城 。
估计在彭城的休整时期 , 这两个人痛定思痛 , 想明白了 , 知道秦可以胜了 。为什么这样说?这可以从项羽杀宋义前的劝说看出 , 他已能将战局分析的头头是道 , 切中肯綮 。如果退守彭城前 , 能这样分析 , 他是绝不会放过章邯的 。说明天才的成长也要有个过程 。项梁身死 , 楚人丧胆 , 未丧胆的可能只有刘项 。在诸将莫利先入关的情况下 , 楚怀王点了刘邦的将 。而刘邦接过将令就积极作战 , 这与宋义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刘邦的积极作战 , 也表明他既知己也知彼了 。否则他不满万人的百战疲师 , 怎敢逆行击秦 。刘邦击秦前的任务是为援赵军开辟通道 , 他们面对秦朝最精锐的野战军王离军战而胜之 , 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而项羽灭了宋义后 , 强渡黄河 , 以寡击众 , 以劳击逸 , 连续作战 , 连破章邯、王离两军 。这两人的事迹表明 , 他们退缩到彭城后 , 可能清理了以往的作战经历 , 总结出秦不是他们的对手的结论 。因为两人以往对秦作战是全胜 , 而且是在作战经历不足的情况下取得的 。现在 , 两人都久历战阵 , 胜秦应该更不在话下 。果然 , 两人重新出击 , 原本不可一世的秦军吃足了苦头 , 一败再败 , 终至亡国覆军 。
为什么说这两人是秦军的克星呢 , 也不完全是基于其战果 , 而主要是经历 。此前的陈胜部下多是行伍出身 , 吴广还因为部下认为他军事上不行而被害 , 这些人遇章邯的乌合之众都招架不住 。项梁既然能教导项羽 , 肯定也是熟读兵书的 。但这些熟悉兵事的人 , 一遇秦军即缚手缚脚 , 兵败身死 。而到了刘项这两个没有军事经验的人出马 , 是怎么打怎么有 , 破秦军直如砍菜切瓜、探囊取物 。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算起 , 到二十六年并天下 , 前后共花了十年时间 , 之前奋六世之馀烈还不计在内 。但到刘项灭秦 , 从秦二世三年十月刘邦出发 , 到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降沛公 , 也只得一年时间 。这个过程中 , 除楚怀王的指挥之功外 , 其他人起的作用很小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 , 这两人能杀几人 , 还不是前线战士的功劳 , 这样说也未尝不可 , 但等于说陈胜的兵全是饭桶 , 六国的兵全是饭桶 。
灭秦后 , 刘项两家争天下 , 两个天才大比拼 , 上演了一出火星撞地球的大碰撞 。同样是天才也有高下之分 , 这高的当然非项羽莫属 。对秦作战取得全胜的刘邦 , 在项羽面前几乎全处下风 , 百战百败 。项羽最经典的战例是刘邦几十万大军乘项羽在齐作战时 , 攻下彭城 。而项羽绕开了刘邦在面对齐国方向的正面拦截 , 绕到彭城的南面发起进攻 , 一举击溃刘邦的几十万人 , 仅泗水一战就屠杀汉军十几万 。所谓棋差一着 , 缚手缚脚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可能人们没注意到 , 刘邦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 , 似乎从项羽了偷学了几招 。比如秦军抵挡不住时来找项羽洽谈投降之事 , 但项羽假装答应 , 然后发起攻击 。刘邦在入关后也有类似的行动 , 秦将约降 , 刘也是详应后 , 听张良之说发起进攻 , 这个战斗在项羽之后 , 但当时可能刘邦不知道项羽这样干过 。是不谋而合 , 还是英雄所见略同 , 读者可以自行评价 。最后这一招又用到项羽身上 , 楚汉划鸿沟为界罢兵休战 , 但刘邦发起了攻击 , 最后灭楚 。所以这一招项羽是始作俑者 , 被人还治其身 , 也是报应 , 自作自受 。项羽这个兵不厌诈的高手 , 最终还是死在兵不厌诈上 。所以说 , 虽然刘邦的才气不敌项羽 , 但天下其他的天才人物韩信、张良、陈平都跑到刘邦这边来了 。项羽以一人敌天下 , 终于势穷力屈 , 败下阵来 。所以司马迁说项羽奋其私智不师古 , 批得也是他这一点;所以汉人说:“汉屈群策 , 群策屈群力 。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 。屈人者克 , 自屈者负 , 天曷故焉 。”(《扬子法言·重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