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水浒:神一样出现的宋江竟然只是一个传说( 三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建炎元年(1127)秋七月 , 贼史斌据兴州 , 僭号称帝 。斌本宋江之党 , 至是作乱 , 守臣向子宠望风逃去……”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四一:“(征方腊攻帮源洞)王涣统领马公直并稗将赵明、赵许、宋江 , 既次洞后 。”
《皇宋十朝纲要》卷一八:“宣和元年十二月 , 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 , 宋江犯淮阳军 , 又犯京东、河北路 , 入楚州界 。知州张叔夜招抚之 , 江出降……月辛丑 , 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 。”这些记载 , 基本都在说宋江参予了平定方腊行动 , 明显与前面提到的《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本纪》所记:“宣和三年……四月 , 庚寅 , 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 , 擒之 。五月 , 丙申 , 宋江就擒”不符了 。
颇堪玩味的是 , 一些专门为先辈歌功颂德的墓志铭也出现有先辈平灭宋江的记录 , 出现这些记录的原因 , 大抵和《张叔夜家传》差不多——反正宋江的故事流传既广、影响又大 , 偏偏又无法考证 , 拿它说事 , 既可给先辈贴金 , 又不会遭到别人质疑 , 不拿白不拿 。于是 , 就出现了《折可存墓志铭》之类不伦不类的记载 。
《折可存墓志铭》记:建立“征方腊”和“擒宋江”不世大功的人是同一个人 , 即墓中的主人公折可存 。
这《折可存墓志铭》所记载先征方腊、后擒宋江的次序倒是和《东都事略》所叙一致 , 可是 , 按照《宋史》所载 , 征方腊的主帅是童贯、力擒方腊的是名将韩世忠 , 根本就没宋江什么事 。
所以 , 对于折可存一人独建“征方腊”和“擒宋江”的“壮举” , 根本是不可能的 。力证宋江其人曾经存在的 , 除了胡适大师外 , 还有日本学者宫崎市定 , 此人写有一本《宫崎市定说水浒》 。但无论是胡适还是宫崎市定 , 他们下的功夫都没有大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余嘉锡老先生深 。余嘉锡著有《宋江三十六人考实》 , 此书所收集有关与宋江有关的资料最多、最全 。
笔者是怀着崇敬之情来拜读这篇《宋江三十六人考实》的 。由于篇幅原因 , 在此不过多展开评说 , 只提一点:余老先生常常会对于那些纷乱繁芜、且又互相抵牾、互相矛盾的“史料”感到措手难及 , 时时陷于无穷尽的迷茫之中 , 最后只能以带着疑惑和猜测的笔触进行论证 , 也许、应该、可能……等等 , 结果还是踌躇不定、颇费思量 , 难圆其说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 , 全因为他所研究和引以为据的东西 , 多是各类书中记载的道听途说 , 难当史料 。而余老先生所有的疑惑和困顿 , 都是建立在“宋江是一个真实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基础上才会出现的 。
如果转换一下思路 , 以“宋江就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文学人物”去解读那些材料 , 就一切都讲得通、一切都会豁然开朗了 。其实 , 要证明宋江是历史人物还是文学人物 , 只要从两个方面出发去考证就行 。一、与宋江同时代人的笔记里 , 有没有关于宋江言行的记录 。二、宋江的籍贯是哪儿?出生在何地?有无亲戚朋友 , 与同时代何人有过交往 , 死后葬于哪儿 , 有无子孙后代 。
以上的第一点 , 答案空白 。
【揭秘水浒:神一样出现的宋江竟然只是一个传说】甚至翻烂那部以收录宋代人物遗闻轶事著称的《宋人轶事汇编》也找不出一丁点儿关于宋江、包括全部梁山好汉的片言只语的记载 。第二点 , 按照故事里宋江的经历来说 , 宋江乐头好施 , 仗义疏财、广交朋友 , 且横行九州、有大量的部下、士兵 。可是 , 现实中居然查不出一个曾与他有过交往的人 , 无籍贯、无坟墓、无亲戚朋友、无子孙后代 , 甚至没有谁只过宋江一眼 。至此 , 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宋江 , 史上实无其人 。遗憾的是 , 余嘉锡老先生考证来考证去 , 最后竟然考证出宋江和老婆在梁山泊一带开展荷花种植业的事迹 , 这也算是考证过程中的一种走火入魔吧?!补一句:有美籍学者马泰不知从哪儿贴出一首据说是北宋末年人李若水写的诗 , 诗中有:“去年宋江起山东 , 白昼横戈犯城郭 。”之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