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问题多 家长学校如何应对

2011年 , 郑州市团委通过抽样调查试图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 在对2000名青少年调查之后发现 , 2007年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为网瘾、早恋等 , 而2011年出现了新的变化 , 郑州的青少年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敌对几个问题上较为严重 , 严重程度明显高于2007年 , 高中生、女生、单亲家庭的学生以及处于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 , 心理问题会更突出一点 。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父母
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对此次调查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 , 结果发现 , 初中生顶撞父母的情形最严重 , 而多数高中生更容易理解父母 。高中生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直接冲突 , 多数高中生基本上能与父母保持一种肯定和尊重的关系 , 他们更希望能与父母站在同等的地位探讨和决定某些问题 , 希望能与父母和睦相处 。
但同时存在着一个问题 , 就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明显比初中生多 。在高中生群体中 , 会存在一些情绪方面的问题 , 如心烦、看不进去书、焦虑、抑郁等 , 同时还有比较严重的问题 , 像精神衰弱、心理应激障碍等 。专家分析说 , 这是孩子成长的烦恼 。
不要过分宠溺子女
现在郑州的独生子女比较多 , 在不少人看来 ,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更多 , 但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此项调查则显示 , 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略多于独生子女 。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强迫、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 也相对容易出现头昏、头痛等生理方面的问题 。
而独生子女更明显的心理问题是不适应、自我中心和早熟等 。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分析说 , 家长过度保护带给子女的常常不是安全和欢乐 , 而是焦虑和失望 。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走向社会时 , 就会出现严重的不适应 。另外 ,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 , 在情感上容易形成自我中心 , 不善于体会共享的欢乐 , 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 又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可供仿效的儿童 , 他们只能模仿成人 , 容易形成言行上的早熟现象 。建议
1、学校要出“实招”
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分析说 ,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 , 孩子有心理问题非常正常 , 作为家长切莫如临大敌 , 关键要看如何应对 , 帮助孩子早日调整过来 。
近年来 ,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视 , 学校都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然而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 , 虽然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宣传得多 , 真正有效的执行措施却是有限的 。比如一些学校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 , 但“从未开展过相关的服务和活动” 。学生渴望学校能真正做一些适合他们的活动 , 从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该中心的心理专家还建议 , 学校应创造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环境 , 尤其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
2、家
长不要过度保护在调查中 , 青少年对郑州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 爸妈“管得太宽了” 。
【青少年心理问题多 家长学校如何应对】该中心提醒家长 , 过度干涉和保护、严厉批评和惩罚、拒绝和否认 , 都可能会造成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了解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同的心理特点 , 许多事情要学会放手和放心;要接纳他们的成人感 , 要尊重子女;理解他们想要独立的想法 , 给他们空间 , 让他们得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在讨论问题时把子女看成一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 , 给他们发言权;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 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 , 会使子女更有支配自己的能力;当子女的确需要帮助时 , 不要冷嘲热讽 , 要给予他们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