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真相: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五 )


一曰 “骄” 。八旗兵入关,满人成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 。八旗子弟一不务农,二不做工,对汉人有强烈的优越感 。由“骄” 而“横”,一些贵胄子弟仗恃父兄的特权,在社会上横行霸道,欺男霸女 。红楼梦中的薛蟠,打死人命,抢了丫头,扬长而去 。古代法律,不仅“刑不上大夫”,亦且“刑不上大夫之子” 。
二曰“奢” 。八旗兵入关,大肆掳掠 。许多人在战争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西方人拥有了财富,会把他变为资本,不断增值 。我们中国的富人比较缺少这种进取心,尤其是一些新贵,有一种暴发户心态,喜欢彼此攀比,讲排场,一掷千金 。像“石崇与王恺争豪”这样的事,是一种流行病,一直流行到今天 。生于锦绣丛中的富家子弟,耳濡目染,他们的攀比和挥霍,更是青出于蓝 。惟其如此,才有了五陵少年和八旗子弟 。
三曰“淫” 。古人告诫我们,“富贵不能淫 。”此处“淫”字之义,乃是迷惑与放纵 。之所以有这样的告诫,是因为富贵能迷惑人,使人放纵 。通常我们说,饱暖思淫欲 。或者像现在人们所说的,男人有钱就学坏 。有钱会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欲望 。外部世界又充满了各种诱惑 。内部的欲望碰到外部的诱惑,两者一拍就合 。已经成熟的男人尚且无法抵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小孩子的自制力如何比得上男人?
四曰“逸”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这句话流传很广 。好爸爸是很有用的,他可以帮我们进入好大学,帮我们安排好工作,帮我们步入上流社会,过安逸生活 。但好爸爸也有副作用,他使我们失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旦失去了好爸爸,美丽的象牙塔便会轰然倒地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了更多的富人,富人子弟如何承继父业,已成为一个问题 。解决富家子弟问题,我们的学者开出药方来是四个字,“加强教育” 。像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和自尊精神 。据说他们那边百万富翁的孩子也会利用假期去打工挣钱 。
一些富家子弟,骄奢淫逸,根本不是什麽教育问题,他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正是那样的社会,那样的传统,生出那样的孽障 。富家子弟,骄奢淫逸,根本是一个社会问题 。有晋人撰文说,某晋商家业兴盛达两百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定律 。家业延续两百年,确实了不起 。但两百年后又如何?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第八定律——权大欺主定律
这个题目是我从一本题为《蒋党》的书中看来的 。书中说,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 。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黄埔系、 cc系、政学系)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云云 。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 。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 。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司马昭擅权;隋有杨广弑父杀兄;唐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宋有赵匡胤“黄袍加身”;明有朱棣“靖难”之变等等 。
在封建皇朝,存在着两种大搏弈 。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皇储(太子)之间,另一种博弈发生在皇帝和权臣之间 。皇帝和皇储,亲生骨肉,也会为了权力生死相搏 。虎毒尚且不食子,帝王家庭内,却会上演父(母)杀子,子弑父,或兄弟相残的惨剧 。皇帝和权臣间更有说不尽的恩怨 。
“君臣一日百战”,君权和相权较力,外戚或宦官擅权,朝堂和皇宫从来都是权术和阴谋的演练场 。皇储和权臣是中国历史上最危险的人物 。说他们危险是因为他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君王权力的威胁,他们自身也因此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这种危险状况有时会演变成危机,甚至发生大的动乱 。如何防止“权大欺主”是中国古代政治学最大的课题之一 。
我的专业是《园艺学》 。我们有一个名词叫顶端优势 。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於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 。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 。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
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我想人群之中心生羡慕的应当不止是这两人 。人们常说,“打江山,坐江山 。”何谓“坐”? “坐”就是享用 。把一个大饼送给一个饥肠辘辘的穷汉,穷汉会“享用”赐给他的美食 。一个皇帝,他所“享用”的并非一个大饼,皇帝打下了“江山”,他“享用”整个国家 。无数美女,多少美丽与温柔,还有各种奇珍异宝,山珍海味 。这样的“享用”,怎不令世人羡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