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终于宣布国际空间站将坠毁,时间:2031年1月,地点:尼莫点( 三 )


除了阿尔法磁谱仪外 , 还有俄罗斯的科学舱 , 到2031年也只有10年 , 其他的比如高价值实验设备可以拆除的 , 也将通过某些舱段予以保留 , 比如还有欧空局的机械臂等 , 但却有一个要求 , 这些设备与舱段必须有一个动力舱与太阳能电池 , 能维持轨道一段时间 , 以等待新的空间站建设后转移到新的空间站上 。

解除了这些尚可发挥余热的结构后 , 剩余部分将调整姿态 , 空间站在轨减速 , 渐渐坠入一条目的地位于南太平洋尼莫点的轨道 , 准确地说这条轨道很难掌控 , 因为国际空间站结构实在太复杂 , 它的稀薄大气分子下的对轨道影响很难计算 , 不过所谓的尼莫点也是相当辽阔 , 因为它与世界上任何大陆的距离都超过2600公里 。

坠毁在这里是最安全的 , 不会砸到花花草草 , 最多吓死几条鱼 , 所以一般南太平洋称为航天器坟场!不过就算是坠落到大陆上 , 航天器坠毁砸到人口密集区的比例仍然极低 , 这点到无需过分担心 。
延伸阅读:中国的“国际”空间站2021年4月29日由长征五号B从文昌发射的天和核心舱首开中国空间站建设 , 预计到2022年底或2023年初 , 一期由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与梦天实验舱组成的天宫空间站将建设完毕 , 巡天光学舱将以独立运行于空间站伴飞的方式 , 避免人员与机械设备运行对其产生影响 。

一期是一个丁字形 , 未来则可以扩展到十字形以及干字型 , 总重量也将是一期建设的60~80吨扩展到120吨左右 , 最大规模可达180吨 , 满载可达6名航天员 , 尽管它比国际空间站稍小 , 但最关键的指标比如太阳能电池功率以及实验柜等数据与国际空间站数据非常接近 , 这就是后发的优势 , 我们已经看到了国际空间站的窘境 。

中国空间站也将欢迎各国宇航员 , 有兴趣的都可以提出申请 , 2019年6月19日 , 联合国新闻就曾发表“联合国外空会议:中国倡导航天国际合作”:


中国向各国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开放中国空间站 , 并对联合国灾害管理与应急反应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项目、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提供支持
各国均可向联合国提出申请 , 不过哪些国家能获得批准 , 这个种花家就不知道了 , 各位可以猜测下哪些国家不会被批准 , 这个应该是不难的 。

在未来 , 也许中国空间站也可能面临游客访问以及部分商业化 , 毕竟空间站就是一个舞台 , 只要符合设计规划 , 都可以开展项目 。
参考: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8/06/101126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Space_Station#Scientific_research
https://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0464521/NASA-reveals-plans-destroy-International-Space-Station-January-203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