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瘀止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生地30克(酒炒),大黄9克,赤芍9克,丹皮3克,当归15克,枳壳15克(炒),龟板9克(醋炙),桃仁10粒(泡炒研) 。
【用法用量】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方歌】
闪跌逐瘀止血汤,归芍丹皮.枳大黄 。
桃红龟板与生地,急治其标止崩良 。
【功用】活血化瘀,行血止疼 。
【主治】外伤后血崩不止,色黑紫有块,小腹疼痛拒按,久则面色萎黄,形容枯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紧 。
【加减】痛甚者,加元胡以理气活血止痛;面色萎黄者,加白术、党参益气养血;舌质紫暗者,加郁金、益母草活血化瘀 。
【方论】傅青主创立逐瘀止血汤,主要针对外伤闪跌而致的
血崩病症 。此症乃瘀血内停,阻滞经脉而致 。方中大黄、桃仁破积逐瘀,当归尾活血祛瘀止痛,配用赤芍、丹皮泄郁热活血脉 。生地滋阴清热凉血,龟板滋阴祛瘀,醋炙后可行瘀止痛 。枳壳理气止痛,取其“气行血自行”之意,以助行血祛瘀之力 。诸药合用,使瘀血得化,新血得生,血崩自止,正如傅氏所言:“此方之妙,妙于活血之中,佐以下滞之品,故逐瘀如扫,而止血如神 。”
【医论】傅青主认为:女子升高坠落或闪挫受伤而造成的血崩之症,乃是瘀血作崇而致,与一般内伤血崩不同,如果不辨病情,妄用补气涩血之品,则新血不生,旧血不去,血瘀更甚,瘀血不祛,血不归经,血崩不止,日久必面色萎黄,形容枯槁,瘀血内停日久还必化热伤津,又起他症 。故治疗必须行血以祛瘀,活血以止痛,则血可自止 。
血崩是指女子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出血 。其来势急,血量多,是妇科常见病症 。多由于素体热盛,迫血妄行,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脾气不足,血失统摄,或肾气虚弱,冲经不固而致 。
血崩一症,历代医家亦有阐述,《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经血忽然大下不止,名日经崩 。若其色紫黑成块,腹胁胀痛者,属热瘀 。若日久不止及去血过多而无块痛者,多系损伤冲、任二经所致 。更有忧思伤脾,脾虚不能摄血者;有中气下陷,不能固血者,有暴怒伤肝,肝不藏血而妄行者 。临症之时,须详审其因,而细细辨之,虚者补之,瘀者消之,热者清之,治之得法,自无不愈 。”《妇科撮要》:“其为患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源;或因肝经有火,血得热而下行;或因肝经有风,血得风而妄行;或因怒动肝火,血热而沸腾;或因脾经郁结,血伤而不归经;或因悲哀太过,胞络伤而下崩 。”《女科经论》引方约之语:“血属阴,静则循经荣内,动则错经妄行 。故七情过极,则五志亢甚,经血暴下,久而不止,谓之崩中 。”
【逐瘀止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现代医学认为,血崩是多种妇科疾病所表现的共有症状 。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 。临床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体格检查,予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
【验案】
1.岳xx,女,34岁,已婚,平遥县人 。
1968年7月21日初诊:夜间骑车不慎跌人沟壕,当时曾不省人事,送医院急救,幸无重伤,但小腹疼痛不已,第二日出血淋漓,经注射止血针出血益多而夹血块,而腹痛不减,各种检查均未发现脏腑破裂,遂转中医治疗 。视其面黄而黯,舌有瘀斑 。腹痛拒按,心胸烦闷 。夜寐不安,多梦易惊 。询其下血紫黑而暗,血块颇多,且觉下血后,腹痛觉轻 。大便4日未行,小便黄浊,诊脉沉涩不利,但有力 。证属外伤瘀滞冲任,血不归经 。治宜活血逐瘀,通经止血 。方用逐瘀止血汤加味:酒生地30克,大黄9克,赤芍9克,醋龟板9克,丹皮3克,炒枳壳15克,当归尾15克,桃仁6克,三七末10克(冲服),元胡9克 。水煎,每日1剂,服2剂 。同年7月25日二诊:服药2剂腹痛减轻,血下似无 。大便通,脉仍沉涩,瘀未尽消,尚需化瘀 。前方减量再进2剂,以观消息:酒生地20克,大黄6克,赤芍9克,醋龟板9克,丹皮6克,炒枳壳10克,当归尾12克,桃仁4克,三七9克,元胡6克 。同年7月28日三诊:药后出血停止,腹痛痊愈,精神也觉爽快,寐安惊平 。脉现缓和,闪跌血崩趋愈 。善后以八珍益母丸补养气血兼通经治疗 。
按:外伤气血受损而瘀滞冲、任,血阻不得归而崩漏,气血不通故腹痛拒按,治以“通因通用”法 。此例闪跌血崩,注射止血针而益剧,是因凝血而瘀甚之故也 。投以活血逐瘀之剂,血即停止,而腹痛也愈 。中西医之医理于此可见优劣 。初诊逐瘀止血汤加三七,元胡化瘀理气止痛,2剂药后,瘀滞通而诸症减轻 。
二诊原方减攻逐药品之量,续进2剂而瘀消痛止,崩漏获痊 。三诊以补益冲、任善后,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固其本” 。
2.庞xx,女,26岁,已婚,孝义县人 。
1979年9月11日初诊:据述,妊娠2月余,因从自行车上摔倒而流产,至今半月,血仍淋漓不断,小腹痛而拒按,心烦易怒,寐差不思饮食,便秘溲黄,视其面色黄黯,舌红有瘀斑,苔薄黄腻 。脉象弦涩不利 。证属瘀血阻塞冲任,经气不通,血不归经 。治以逐瘀理气,方用逐瘀止血汤加味:酒生地20克,大黄9克,赤芍9克,醋龟板9克,丹皮6克,炒枳壳15克,当归尾15克,桃仁6克,三七末9克(冲服),元胡6克 。水煎,每日1剂,服2剂 。同年9月13日二诊:药后血块所下甚多,腹痛好转,心烦减轻,寐、食均有转机 。瘀逐则血有所归,前方酌减,续进2剂:酒生地15克,大黄3克,炒枳壳9克,醋龟板10克,当归尾12克,桃仁3克,赤芍6克,三七末6克,丹皮3克,元胡3克 。同年9月17日三诊:服药1剂后,血下即止,2剂血净,腹痛痊愈 。心烦易怒、寐、食均好转 。脉转和缓,惟时觉头晕心慌 。此精血亏损所致,拟养血添精之剂善后:当归15克,川芎6克,赤白芍各10克,香附3克,柴胡3克,熟地20克,枸杞10克,远志9克,益母草12克,鸡内金9克,甘草3克 。水煎,每日1剂,5剂 。药后诸症遂安 。
按:闪跌流产崩漏不止,极易因胎盘滞留而出血,何况瘀血阻滞不通,,故血下半月不止而腹痛拒按,烦躁多怒,寐食失常,均瘀血作崇也 。治之法,当速通滞涩之瘀,以逐瘀止血汤加三七、元胡化瘀止痛 。药后血下虽多,然有利于消瘀,故不必惊慌失措,因诸症减轻,说明方药对证 。二诊减攻逐之量,续服2剂,瘀消血止 。临证掌握用药的机宜非常重要,如初诊畏缩不前,二诊继续攻逐如前,都是错误的 。只有进退自如,临证不慌,辨证治疗,才有可能治疗疾病 。三诊以四物汤养血于活血之
中,加柴胡、香附疏解肝气;枸杞、远志、鸡内金、益母草化滞养血,则气血和畅无滞留之忧,精血自复而转康矣 。(《傅氏女科家传应用》)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补阳还五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 程钟龄蠲痹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银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菊花甘草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秦艽天麻汤的作用功效
- 程钟龄茵陈术附汤的作用功效
- 银耳红枣鸡汤的做法(热菜菜谱)
- 经常喝汤有什么好处?榴莲壳煲汤怎么做
- 酸菜粉丝丸子汤的做法(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