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采访人员 李玉洋 李正豪 上海报道
日前 , Meta(原Facebook)公布了2021财年第四季度与全年财报 , 这是该公司2021年10月更名后的首份财报 。 财报显示 , Meta 2021年四季度营收336.71亿美元 , 同比增长19.9%;2021年全年营收1179.29亿美元 , 同比增长37% 。
然而 , 掀起元宇宙热潮的Meta的首份财报并未达到市场预期 , 尤其是公司押下重注的元宇宙部门一年巨亏百亿美元 , 引发了市场大规模抛售 。 就在财报公布后的次日 , Meta股价暴跌26% , 市值蒸发2300多亿美元 , 创下美股历史上个股最大单日缩水纪录 。
《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注意到 , 目前Meta股价有所回升 , 市值也回调至6300多亿美元 , 但与坐拥万亿美元市值的高光时刻依然差距甚远 。 也有更多的市场声音开始担心 , 连堪称元宇宙“先驱”的Meta都这么惨 , 元宇宙产业的前景如何?未来又怎样才能实现商业落地和盈利?
业务青黄不接
按照业务板块来看 , Meta的首份财报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WhatsApp组成的应用程序部分 , 即多年来的传统业务;二是Reality Labs业务(现实实验室) , 具体包括与AR和VR相关的硬件、软件和内容的创新业务 , 这是Meta于2021年第四季度中单独拆分出来的 , 旨在引导市场对元宇宙业务给出成长性估值 。
财报显示 , Meta虽然在营收上保持增长态势 , 但在多项指标上的表现未如外界预期 。 比如 , 2021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不足103亿美元 , 低于预期的109亿美元 , 同比下滑8% , 是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虽然2021年四季度实现广告收入326亿美元 , 同比增长20% , 但Meta加入考量苹果iOS隐私新政影响所给出的下季度收入指引超出了市场预期 。
此外 , Meta对2022年第一季度的指引也低于预期 , 预计营收在270亿~290亿美元 , 而市场普遍预期超301亿美元 。
【中国经营报|“先驱”镜鉴:元宇宙部门巨亏百亿 Meta市值大幅缩水】最具“元宇宙”底色的Reality Labs业务在去年四季度总共取得8.77亿美元的营收 , 不过运营亏损达到了33.04亿美元 , 表明该业务仍处于烧钱阶段;从全年业绩表现来看 , 该业务在2021年取得22.7亿美元营收 , 净亏损101.9亿美元 , 目前来看亏损的趋势丝毫没有消退的迹象 。
更为致命的是 , Meta的用户增长似乎进入了停滞状态 。 财报显示 , Meta最核心的社交网络应用——Facebook在2021年第四季度比上一季度减少了约50万名用户 , 这是该公司18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下滑趋势 。 另外 , Meta在第四季度的日活用户为19.3 亿人 , 与上季度持平;月活用户29.1亿人 , 也与三季度持平 。 对于一家以用户数驱动的公司来说 , 用户增长的停滞 , 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目前Meta面临的窘境 , 可以基本概括为老业务停滞、新业务造血无期 。
元宇宙商业前景仍巨大
尽管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早就给元宇宙的盈利能力打过预防针 , 表示“至少在未来三年 , Meta元宇宙业务盈利的可能性都非常小” , 但财报一出 , 元宇宙部门超百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 依然足见元宇宙的烧钱能力不一般 。
目前Meta的元宇宙业务收入占比虽小 , 能给千亿美元营收的Meta带来直接影响还很有限 , 但高额的VR/AR投入支出也在侵蚀Meta的短期利润 。
Meta作为元宇宙行业标志性企业 , 其最新财报表现欠佳 , 元宇宙的未来似乎也蒙上了一层迷雾 。
对此 ,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左鹏飞表示:“首先 , Meta的2021年度亏损与10月改名后的元宇宙业务关联不大 , 本次亏损更多是受TikTok竞争和苹果隐私新规的影响 , 而Meta推进元宇宙业务依然具有很强的合理性 。 ”
亿欧咨询分析师车佳伟则表示:“Meta现在的亏损非常正常 , 全球整体元宇宙行业都在构建中 , 可以类比国内AI四小龙同样没有摆脱亏损 , 核心不在于企业自身的短期盈利问题 。 ”
那么 , 当下元宇宙所面临的盈利困境有哪些?又该如何突破?车佳伟说:“目前的元宇宙处于0.9阶段 , 还存在大量技术发展、内容应用的提升空间 , 这个阶段盈利不是行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 核心要解决的是元宇宙到底在为各行业、产业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 , 解决了什么痛点问题 。 ”
车佳伟进一步表示 , 如果非要笼统地从概念来说明 , 元宇宙能给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带来盈利 , 他并不认同这个逻辑 。
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张书乐也表示 , 现阶段元宇宙行业不存在盈利 , 目前还是市场投入的阶段 , 此刻宣称盈利本身就是在用所谓的游戏收益来填充元宇宙概念而已 。
“元宇宙应该放到行业去看 ,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 , 元宇宙能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尽相同 , 有些行业天然具备优势 , 盈利很容易 , 比如文旅、教育、游戏等 , 行业本身商业模式很成熟 , 与元宇宙技术表现形式结合很容易适配 。 ”车佳伟说 。
左鹏飞则认为 , 元宇宙产业商业前景仍然巨大 。 “从宏观来说 , 更加生动、灵活、具体的虚拟现实场景 , 是由技术进步与人类需求共同推进的;从中观来说 , 传统互联网产业红利已经到顶并开始消退 , 数字科技巨头和资本需要新的产业红利点;从微观来说 , 信息展现形式从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空间是一个必然趋势 。 因而 , 元宇宙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 其商业前景巨大 。 ”他说 。
左鹏飞认为 , 根据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 , 元宇宙实现商业落地与盈利有商业场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种路径 。 在商业场景路径方面 , 他表示 , 未来将有超过90%以上的人类活动都可以在元宇宙中进行 , 并且具有更大规模的场景连接 , 而面对元宇宙所引发的新一轮巨大商业机遇 , 数字科技企业可以推动社交、电商、会议、搜索、游戏、医疗、制造等应用场景从互联网模式升级到元宇宙模式 。
在基础设施路径方面 , 左鹏飞表示 , 元宇宙发展对算力、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 , 而这些基础设施的供给与运营将形成巨大的商业价值 , 从目前来看 , 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元宇宙基础设施赛道展开布局 。
在公共服务路径方面 , 左鹏飞认为 , 相较于互联网 , 元宇宙能进一步克服时间、空间、语言等客观条件限制 , 实现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的服务供给 , 在未来技术更加成熟的条件下 , 元宇宙有望在公共服务领域展开大规模应用 , 目前韩国政府已经引导相关企业推动元宇宙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
(编辑:吴清 校对:颜京宁)
推荐阅读
- 中国经营报|春节回家路上的烦恼:新能源汽车排队充电难
- 中国经营报|新能源汽车迎新年开门红 销量增速反超燃油车
- 中国经营报|英伟达并购案告吹:软银“捡钱” ARM谋求IPO
- 中国经营报|网络小贷运营六年 通联支付卖出稀缺牌照
- 中国经营报|隐私计算崛起还有多远?
- 中国经营报|互联网加班“变异史”:人力投入、营收、KPI的艰难抉择
- 中国经营报|快递物流企业出海争锋
- 中国经营报|iPhone SE价格或再下探苹果直入国产手机腹地
- 中国经营报|电信运营商强势搅动中国公有云市场
- 中国经营报|元宇宙的房子按平方米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