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不生活在水中,为何鱼爱吃蚯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蚯蚓被称为“万年钓饵” , 但是蚯蚓是一种生活在陆地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 , 而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 , 它们没有任何的交集 。 那么 , 为何蚯蚓能够钓到鱼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
蚯蚓很难活着出现在水中蚯蚓是寡毛刚单向蚓目下所有环节动物的统称 , 全世界范围内约有3000多种不同的种类 , 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湿度较高的土壤中 , 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 , 既能松土又能为微生物和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 , 是大自然生态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 被达尔文称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动物” 。
蚯蚓是一种相对原始的动物 , 它没有呼吸器官 , 只能借助体表的微血管通过皮肤表面的水分溶解氧气 , 从而达到呼吸的作用 。 由于体表湿润是蚯蚓存活的基础 , 所以蚯蚓的皮肤上有背孔能够不断地分泌粘液 。
按理说 , 蚯蚓通过体表的粘液溶解氧气 , 是能够在水中生活的 , 但事实上 , 蚯蚓非但不能在水中生存 , 就连大雨过后蚯蚓也需要从土里出来 ,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下大雨时 , 我们总是能够看到蚯蚓从土壤中来到地面上 , 这是因为大雨将土壤中的含氧量降低 , 已经无法满足蚯蚓的正常呼吸了 。 而在水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 水中的含氧量比松软的土壤中还要低 , 所以 , 进入水中的蚯蚓不会被淹死 , 但是会被憋死 。
因此 , 蚯蚓与鱼是生活在两个世界的动物 , 它们没有什么交集(被雨水冲到河中的蚯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鱼为何“爱上”了陌生的蚯蚓?在开始我们就说过 , 蚯蚓是万能鱼饵 , 许多鱼对蚯蚓都没有抵抗力 ,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说一下:
第一:形态 。我们常见的淡水鱼基本上都是杂食性鱼类 , 而在它们的“荤食”中 , 水中的浮游生物、蠕虫是最为常见的 。 其中全世界范围内约有超过100万种蠕虫 , 它们有一半是生活在水中的 , 蠕虫的运动方式是通过肌肉的收缩来实现蠕形运动的 。
而我们用蚯蚓钓鱼时 , 虽然会将蚯蚓扯断 , 但是神经系统相对比较弱的蚯蚓即使被扯成两段 , 这两段也是能存活很长时间的 , 甚至这两段还有几率再生成两条完整的蚯蚓 。
当蚯蚓挂在鱼钩上进入水中时 , 它依然是在蠕动的 , 这在一些鱼类的眼中就是自己常见的食物蠕虫 , 因此 , 把蚯蚓当蠕虫吃掉是大多数鱼类喜欢蚯蚓的主要原因之一 。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猜测 , 曾经伯克利鱼类研究中心就做过类似的实验 , 研究人员用塑料蠕虫挂在鱼钩上 , 果然吸引了一些鱼类 , 而另一个鱼钩上只是挂上了与塑料蠕虫同样材质的塑料碎片就没有鱼类感感兴趣 。
在这场实验中 , 塑料蠕虫并非是不动的 , 因为有水流、鱼线拉扯等关系 , 所以它看起来也非常的逼真 。 正是因为这样 , 我们在玩路亚时 , 最常用的就是塑料假饵 。
第二:气味 。鱼类把蚯蚓当蠕虫的第一要素是水质相对较好 , 这样水底的能见度高 , 鱼才能发现蚯蚓 , 但是这解释不了“为何在浑浊的水中 , 鱼照样会吃蚯蚓” , 于是 , 鱼喜欢蚯蚓的第二个因素出来了 , 那就是气味 。
对于鱼类来说 , 它们寻找猎物靠的并不只是视觉 , 甚至在寻找猎物时 , 视觉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 它们最厉害的还要属嗅觉 。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鱼有四个鼻孔 , 两侧各有两个是互通的 ,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即使水流湍急 , 水也不会呛到鱼 。 同时这种互通的结构内部具有嗅囊 , 水中含有各种气味颗粒 , 在经过嗅囊时 , 就会被其捕捉到 。
推荐阅读
- 94年,四川3岁女孩走失,夫妻苦寻24年得知:女儿生活在自己身边
- 2013年湖南一男子去世,前妻怒砸遗像,就因不生儿被全村戳脊梁!
- 生活在沙漠里的狮子,穷到只能顿顿吃海鲜,偶尔搁浅的鲸鱼是大餐
- 人类极大概率生活在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是否存在对我们有影响吗?
- 一个难以相信,却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们生活在银河系的贫瘠地区
- 一颗陨石就能杀死所有恐龙?别被骗了,恐龙的后代都生活在这里
- 全球最神秘的猫科动物,生活在中国青藏高原之上,你肯定没见过
- 蚯蚓这样没有防卫能力的动物为什么没有被其他动物捕食灭绝?
- 石家庄有一座寸草不生的山丘,工人竟挖出一异物,政府立马派军把守
- 龙生活在地球的大气层?它们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古人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