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协】宇宙中“流浪”黑洞


【星协】宇宙中“流浪”黑洞


文章图片


【星协】宇宙中“流浪”黑洞


文章图片


相信大家都看过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而该影片影片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 , 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 , 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 , 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 , 而面对绝境 , 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 , 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 , 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截至2021年10月17日 , 《流浪地球》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五名 。

好了重温结束 ,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的“流浪黑洞”关于黑洞我们之前也有提过 , 感谢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阅上一阅 。
银河系就像一件古老的羊毛衣那样 , 中间应该布满了「黑洞」 , 根据科学家的估计 , 应该有多达1000万至10亿个恒星质量的黑洞在银河系中游荡 , 但有一个最糟的问题就是它们基本上是不可见的 , 只有在它们路过一些物质或天体时 , 其重力场改变环境亮度才可间接察觉 , 某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地探测到一个孤独黑洞 , 它距离地球5200光年 。
【【星协】宇宙中“流浪”黑洞】
黑洞的重力场相当强大且极端 , 它会扭曲任何穿过它的光 , 所以当一颗遥远恒星或星系的光抵达它附近时 , 适当的行进方向及角度将使它变得异常明亮 , 此时科学家见到它就知道这个光是经过了一次重力场放大的结果 , 这种现象被称为重力透镜效应 , 而根据其尺度大小 , 这次的现象则被归类为微重力透镜效应 , 借此 , 科学家第一次看到一个流浪黑洞 , 并且可探测出其质量大小 , 可能大于中子星 , 这更加证实了它的黑洞性质 。

微重力透镜事件可以对系外行星及恒星分门别类 , 但这些行星和恒星的质量太低 , 其亮度变化并不明显 , 但实际上每年天文学家都能看见数千次的微重力透镜事件 , 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背景恒星亮度的增强 , 考虑到天空中的恒星数量 , 这并不奇怪 。
监测天空的两项独立科学计划 , 光学重力透镜实验(OGLE)与天文物理学中的微透镜观测(MOA)分别在2011年6月2日同步记录到了这项事件 , 并且一直持续观测了相当久 , 该事件在同年的7月20日达到峰值 。 这次事件分别被命名为MOA-2011-BLG-191和OGLE-2011-BLG-0462 ,
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持续时间异常的长 , 约270天 , 而且显示出异常高的亮度变化 。
直到2017年 , 哈勃太空望远镜在8个不同的场合对该区域进行观测 , 有了这些观测资料 , 研究团队发现最适合这些数据的结果为黑洞 , 并且透过恒星亮度的强度变化 , 该黑洞被计算出其质量约为太阳的7.1倍 , 事件视界应只有42公里宽 。
此外 , 研究团队还算出了该物体的移动速度为每秒45公里 , 它很可能是前一颗恒星在超新星爆炸时被抛射至太空中的 , 如果这种不平衡的爆炸发生了 , 就有机会将恒星坍缩的核甩到太空中 , 我们以前也曾经见过类似的状况 , 白矮星LP 40-365

及中子星PSR J0002+6216就是两个例子 。
在2019年的研究中提到 , 银河系周围可能有数百万个「自然踢出」的黑洞 , 而探查到的这个黑洞如果就是其中之一 , 那么这些天体可能在银河系中高速流浪 , 借由灵敏的X射线望远镜来确定周围的星际介质中是否正在从中吸收任何物质 , 一旦发现该类黑洞群体 , 我们可能就有更多的观察样本及新的发现 , 此研究已提交至《天文物理学》期刊 , 其预印本可于arXiv上查阅 。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查阅 。
/关注我们/
星协认为 , 地球上的每个人
都应当拥有天空中附属于自己的一颗星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让您
在星协上命名一颗星成为可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