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2022年2月10日 , 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到火星“上班”一年了 , 这一年 , 它从“火星上的新人”做起 , 经历了很多 。
中新网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副总指挥褚英志 , 科普解读这一年来“天问一号”的“火星上班初体验” 。
“赴岗”不易“千里”迢迢去太空工作
中国于2020年7月23日开启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 天问一号探测器重约5吨 , 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 , 其中 , 着陆巡视器又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 。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 , “天问一号”成功实施制动捕获 , 随后进入环绕火星轨道 , 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
“天问一号”这就可以正式在火星“上班”了吗?不 , 它还需经历约3个月的“实习期” 。
“到了火星之后 , ‘天问一号’绕着火星飞了大概3个月之后 , 才释放了祝融号火星车 。 为什么要绕火星3个月呢?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去 , 着陆还是充满了风险与未知的 。 ”褚英志说 。
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 ,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成功 。
【到火星“上班”一年,天问一号探测器“业绩”如何?】
褚英志说 , 上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时间点相当于火星上的午后两点钟左右 , “我们经过约3个月的探测发现 , 这个时间段着陆相对安全 。 ”
在这约3个月的规律性探测中 , “天问一号”不仅了解了火星表面地形的平坦程度 , 还观测了其大气运动、沙尘暴等气象条件 , 为着陆正式“上班”累积充足经验 。
“正式”上班分工记录“火星所见所闻”
在3个月的“实习观测期”后 , 伴随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着陆火星 , 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各就各位 , 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 分工合作 , 展开“火星奥秘大探索” 。
褚英志介绍 , 火星上空工作的环绕器主要是给“整球”拍照 , 其特点是大尺度、大范围 , 比如“看”火星上有几条山脉、几个大峡谷等 。 而开在火星表面的祝融号火星车移动范围相对较小 , “走”得不快 , 但可以进行局部区域的重点观测 , 能“拍”到更详细、更清晰的科学发现 。
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 , “天问一号”在轨运行561天 , 祝融号火星车工作259个火星日 , 累计行驶1537米 。 环绕器和火星车两器状态良好 , 运行正常 。
“天问一号”正在不断搜集科学数据 , 探测火星的周期性规律 。 褚英志说 , 其主要内容包括:火星全球地形地貌的探测、全球物质组成和分布的探测 , 以及火星周边空间环境的探测等等 , “我们想探知火星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 这样以后我们的探测器再去火星 , 我们就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 ”
肩负未来“以邻为鉴”守护地球家园
在褚英志看来 , 探测月球可以比喻成人类走出屋子进到自己的院子里 , 探测火星则仅仅是拜访一下邻居 , 而深空探测正如人类早期的海洋开拓 。
我们为什么要去拜访火星这个“邻居”?
褚英志说 , 有很多科学家认为火星是地球的“未来” , 我们探测火星 , 从宏观上讲 , 是希望能够了解太阳系的演化 , 了解地球会不会走火星(演化)的老路 。 如果地球会如此演化 , 想保住地球家园 , 我们需要做什么?
他打了个比方 , 探测火星就如同去邻居家看看 , “邻居家有没有人?为什么荒芜了?是离‘水源’远了还是离‘稻田’远了?然后看看我们要不要修正、要不要‘搬家’ 。 ”
他说 , 我们对火星的探索 , 最终目的是为了守护地球家园 , 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 (完)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
- 地球旮里旮旯的20个冷知识,这熟悉的世界,我的智力已无法理解
- 中国航天科学家给孩子的礼物,致敬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火星科普书
- 地球冷却速度远超预期!或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 我国建造月球国际科研站,需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嫦娥四号差点实现
- 印度月球轨道器紧急避让美国探测器,把自己给避让没了?说不清了
- 2022 年12 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事件
- 人类已经被困在了太阳系:除了光速之外,氧气也是一个限制因素!
- ?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磁场强度损伤了9%,地球将来会变成火星?
- 祝融号与火星快车“握手”,数据经欧洲传回,会被美国获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