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诗词描绘的泉州世遗景致( 二 )


宝盖山、万寿塔在古人诗句中往往有着雄浑的气势,如明代“布衣诗人”黄克晦诗曰:“乱嶂江边出,大孤山最孤。鲛宫依断石,僧路入平湖。急雪飘难聚,飞禽过自呼。青天憎独立,谁复插浮图。”诗中“大孤山”即宝盖山,“浮图”即指万寿塔。名宦苏濬《咏姑嫂塔》则道:“古刹倚嶒霄,乘风独听潮。千杯迎海市,万里借扶摇。琼树当空出,飞帆带月遥。二妃环佩冷,秋色正萧萧。”朱梧《登姑嫂塔》诗称:“千寻碧玉削芙蓉,碍日含风四五重。海入扶桑惊浪涌,山回葱岭翠微浓。擎天八柱空驱石,绝世三维见此峰。薄暮茫茫秋雨急,愁云何处隐飞龙?”各自写出他们眼里的山、塔奇观。
兼任“导游”的名儒何乔远
泉州|古诗词描绘的泉州世遗景致
文章插图

老君岩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吴拏云摄
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君岩造像凿刻于宋元时期,系利用一块露出地面的天然花岗岩石雕琢而成,亦是泉州22处世界文化遗产点之一。老君即太上老君,李耳,号聃,又号老子,是春秋末期卓越的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其代表作《道德经》是影响深远的中国古代思想著作之一。石造像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坐北朝南,背屏青山,巍然端坐,一派安详自得的样子。再看细节,石像左手按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耳垂肩,表情自然。整座石像雕工精细,形态生动,须眉分明,额纹、衣褶清晰,头、额、眼、髭、须雕刻夸张而不失其意,庄重中显活泼,简约中蕴匠心,极具神韵,更显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庄严意境。我国所保存的古代老君石刻造像,大多是头戴冕冠、身着冕服、庄严肃穆的帝王形象,或头上挽发、身着道袍的道人形象,像老君岩造像这样慈祥欢乐、长寿老人的形象,极为罕见。明代官至翰林检讨的郑之铉有诗云:“散吏莫相识,如今隐翠屏。老来传道德,坐去失丹青。风雨留余几,眉须度此亭。试看春色晚,紫气为谁停?”算是将“老君”的身份说得明明白白了。黄克晦题老君岩诗曰:“壑舟无力谷神光,石像千年草树傍。匪虎不曾悲旷野,犹龙何事蜕高岗?雨深夜袴生秋藓,月晓髯眉带石霜。谁谓西戎终不返?山中紫气袒何长!”其中的“雨深夜袴生秋藓,月晓髯眉带石霜”一句更是凸显了老君岩历经风吹雨淋的岁月积淀。詹仰庇的《清源山老君岩》诗曰:“元洞清虚物象新,瑶坛潇洒迥无尘。祗今万古三生石,谁是千年不老人?座外青山开玉障,松间紫气绕龙鳞。由来杯酒堪忘世,宠辱何须患有身。”把老君岩比喻为“千年不老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何乔远曾咏老君岩:“空山琢片石,道像宛秋毫。虚敞前楹大,苍茫列岫高。不垣临北郭,如掌望东皋。佳客催归兴,谁能意不劳。”这是明代史学家、文学家张燮来泉时,何乔远带他上清源山欣赏老君岩造像,最后快下山时还恋恋不舍。何乔远本身是文学家、方志学家,对泉州掌故再熟悉不过,而且只要有文友来泉州,他都竭尽所能地向他们介绍泉州美景,真称得上是古代泉州的顶级“导游”。
泉州|古诗词描绘的泉州世遗景致
文章插图

九日山上现存宋代以来的石刻共78方。吴拏云摄
提到山,南安九日山早已驰名中外。九日山祈风石刻是一组记载了宋代在泉州负责海外贸易管理的国家专员、地方官以及皇室成员等为海外贸易商舶举行祈风仪式的摩崖石刻,它与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等共同体现了宋代市舶制度下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这些珍贵的石刻历史档案真实记录了宋代海洋贸易与季风密切关联的运行周期等历史信息,反映出海神信仰对贸易活动的精神促进。九日山上现存宋代以来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风的石刻共计10方,分布于九日山东、西两峰的崖壁上,东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为1174年,最晚的为1266年。古人讴歌九日山的诗赋极多,晚唐诗人张为的《题九日山诗》曰:“叠嶂横空向郡西,迥然高削众山低。树梢缺处见城廓,日影落时闻鼓鼙。风触薜萝鸿鹄语,谷生烟雾鹧鸪啼。游人步步出林去,碎月玲珑满石梯。”可见最迟在晚唐,山上已凿有人工石梯。南宋南安察院赵源有《九日山》诗云:“九日登临老奈何,强将幽恨寄悲歌。疲倚巾帽愁风动,病看饥肠厌酒多。东岭荒榛岁马鬣,西岩空榻锁蛛窝。独怜堂下千章木,跨历齐梁未改柯。”历经千年岁月的“无名木”是九日山古时“三十六奇”之一,赵源提到的“千章木”应该便是此树,惜此树今已无存。明初泉州知府胡器作有《游九日山》一诗:“郡中无事少从容,眺望闲登九日峰。云影半岩来紫帽,江流一道透黄龙。林中载酒惟瓢饮,石上题诗尽藓封。无计可辞轩冕系,归时犹听晚来钟。”诗中“紫帽”即指紫帽山,“黄龙”则指的是黄龙江,证明当时在九日山上既可远眺紫帽山,亦可俯瞰黄龙江,并无遮拦。而“石上题诗尽藓封”则证明九日山上的不少摩崖石刻,早在明初之前就已存在了。明代名宦丁一中《初春日九日山限韵一首》:“青阳淑气正熙微,九日山巅一振衣。岩谷千年余胜概,冠裳万里共春晖。秦君亭废名犹在,姜相祠荒世已非。欲觅辽东旧时鹤,御风仍向海天飞。”秦君亭、姜相祠是九日山中久负盛名的遗迹,隆庆元年(1567年)丁一中出任泉州府同知并游历九日山时却发现,这两处古之胜迹早已荒废,不禁心生愁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