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千尺晴虹挂水湄”的洛阳桥风景秀丽。吴拏云摄
洛阳桥位于泉州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原称“万安桥”,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落成。洛阳桥在建造时采用“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技术手段,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热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洛阳桥桥身两侧设置宋以来各形制石塔7座,护桥石将军4尊。中洲上有中亭和西川甘雨碑亭。桥南有蔡襄祠,奉祀洛阳桥的主持建造者北宋泉州郡守蔡襄;桥北有始建于宋代的昭惠庙,祀通远王,曾为蔡襄建桥的指挥所。自古以来咏诵洛阳桥的诗赋甚多,北宋陈偁《题泉州万安桥》曰:“跨海为桥布石牢,那知直下压灵鳌。基连岛屿规模壮,势截渊潭气象豪。铁马著行横绝漠,玉鲸张鬣露寒涛。缣图已幸天颜照,应得元丰史笔褒。”写出了洛阳桥跨海连接两岸的雄姿。南宋王十朋《万安桥诗》云:“北望中原万里遥,南来喜见洛阳桥。人行跨海金鳌背,亭压横空玉虹腰。功不自成因砥柱,患宜预备有风潮。蔡公力量真刚者,遗爱胜于郑国侨。”这里的“郑国侨”指的是春秋时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公孙子产。王十朋认为蔡襄造桥的遗泽要大过子产,这是极高的评价了。南宋刘子翬在《万安桥诗》中赞曰:“跨海飞梁叠石成,晓风十里渡瑶琼。雄如建业虎城峙,势若常山蛇阵横。脚底波涛时汹涌,望中烟景晚分明。往来利涉歌遗爱,谁复题桥继长卿?”明代戏曲家、书画家顾大典亦有诗云:“沧波欲尽海云垂,千尺晴虹挂水湄。寂寞寒潮自来去,行人惟说蔡公祠。”古往今来,众多贤士名流都对洛阳桥的雄伟壮观以及它不朽的历史贡献,予以肯定、赠以褒美。
文章插图
顺济桥残存的部分桥墩仍保留宋代筏型基础。吴拏云摄
顺济桥是泉州古城与晋江南岸的陆运节点,它与德济门遗址、天后宫共同体现了海洋贸易推动下古城南部商业性城区的发展。顺济桥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门德济门外,横跨晋江两岸,以近顺济宫(天后宫)而得名。该桥于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由泰宁状元、泉州郡守邹应龙主持建造,沿用至20世纪。自元以来有过多次修缮,现以遗址状态保存。顺济桥的建造吸取了洛阳桥的建桥方法,采用“筏形基础”法,全河床拋填石块形成结构基础,其上干砌条石形成桥墩,上部为石梁结构,现存船形桥墩及桥墩遗址约30处。顺济桥中段原有“三友石”(亦称“三友图”)是3块巨大石头桥板纹成“岁寒三友”(松、竹、梅)痕。可惜1932年改建时毁。诗人曾遒《桐阴旧迹诗纪·三友图》有诗句云:“梅白松苍竹有筠,天然墨渍露精神。春风江上图如绘,秋水桥头画迫真。”介绍的便是这“三友石”。顺济桥近桥尾处原有两石板,长各4丈余,缀合无小间隙,俗称“夫妻石”。相传如有男女于石上相遇,其运必亨。此二石今已佚。曾遒《桐阴旧迹诗纪·夫妻石》曰:“缀骈两石判阴阳,一线痕牵册尺长。日月不渝盟带砺,雌雄作配俨鸳鸯。”把这夫妻石的传说写得活灵活现。
文章插图
安平桥上有望高楼等建筑物。陈起拓摄
安平桥位于泉州城西南方向30公里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这里是泉州与其南侧的漳州、广州等地区联系的要道。因桥长五华里,俗称“五里桥”,为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它建成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年),桥上及周边建有瑞光塔、桥头亭、水心亭、海潮庵、镇风塔、雨亭、望高楼、听潮楼等附属建筑。水心亭周围保存有历代修桥碑记16方,亭前柱旁立有两尊护桥石将军雕像,系宋代石雕作品。作为安平桥的主持建造者,名宦赵令衿《咏安平桥》诗云:“维泉大海濒厥封,余波汇浸千里回。石井两间道所从,坐令往来划西东。怒涛上潮纩天风,舟航下颠一瞬中。孰锐为力救厥凶,伟哉能事有南公。伐石为梁柳下扛,上成若鬼丽且雄。玉梁千尺天投虹,直槛横栏翔虚空。马舆安行商旅通,千秋控带海若宫。震惊蛟鼍骇鱼龙,图维其事竟有终。我今时成则罔功,刻诗涯涘绍无穷。”其中那一句“马舆安行商旅通”已将当时安平桥的作用写得明明白白。安平桥与安平东桥都建于南宋,以“双桥跨海”的景观成为安平八景之一。明代安海人、衢州府同知黄伯善曾作《双桥跨海》描绘此景曰:“王孙驱石作天津,乌鹊鼋鼍语不真。潮落潮生皆逆旅,石亡石在等微尘。纵然题柱非吾事,岂必济川尽古人?天意欲教金锁断,为歌松柏诉江神。”其中的“潮落潮生皆逆旅”也成为一时名言。明代南京工部右侍郎、晋江人何乔远亦留有《秋日安平八咏 其四》曰:“西桥五里海门遥,小阁观音压岸腰。陡见莲花清宿淤,拍天白雪是秋潮。”描写的是秋日里的安平桥风光。海风一吹,安平桥下浪如雪,那景色堪值回味。(吴拏云)
推荐阅读
- 旅游|冰雪项目引爆旅顺旅游市场
- 安娜·|美运动员拍“雪如意”火到海外:惊叹跳台旁就是长城 获赞数十万
- 鄱阳湖|冰雪鄱阳湖 呵护候鸟他们不打烊
- 严家骏|旅游点亮乡村 水口变成“好口子”
- 冰雪|秦岭小城的冰雪梦想
- 排泄物|露天滑雪场运动员怎么上厕所?这种黑科技全程不见一滴水
- 新京报专栏|冰雪经济兴起背后,冰雪运动正在成为一种当代生活 |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