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闭经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
【血府逐瘀汤闭经配方】【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闭经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症状,凡女子年龄超过18岁,仍无月经来潮(除暗经外);或已形成月经周期,复停经3个月以上者(除妊娠、哺乳外),均称为闭经 。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有的妇女有月经,但由于生殖道下段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损伤,而致闭锁,使经血不能外流,称之为假性闭经,本文不讨论 。闭经产生的原因很多,原发性闭经,多与先天生殖器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生殖器结核等有关,也有少数病人初潮晚,而无任何原因;继发性闭经可由于神经精神因素,如紧张、恐惧、忧虑、精神分裂症、环境改变、寒冷刺激等,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生殖器结核、贫血、营养不良等,以及使用避孕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致;另外生殖器肿瘤、脑垂体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致闭经 。临床表现除闭经症状外,常常伴有精神不振、头晕、腰背胀痛、食欲减退、疲劳、周身乏力,甚至出现毛发脱落、性欲低下等症状 。
闭经在中医学也称之为闭经,也有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等 。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分为虚实两类,虚者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损伤,致经源匮乏,血海空虚;实者多因邪气阻遏,胞脉壅塞,冲任阻滞 。临床中医辨证分型为:肾阳不足型,气滞血瘀型,肝脾失调型,冲任不足型,风寒凝结型,肝气郁滞型,痰湿阻滞型,阴虚内热型,气血两虚型 。血府逐瘀汤主要治疗气滞血瘀型闭经 。有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能改善血液循环,并能促进瘀血吸收、消肿和消炎;有的活血化瘀药可促进宫内膜脱落,有利排卵 。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桃仁15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柴胡6克,枳壳6克,赤芍15克,川牛膝15克,生地15克,杜仲10克,菟丝子15克,甘草6克 。
若宫寒者,加吴茱萸10克,桂枝10克,艾叶6克;若瘀血重者,加三棱10克,丹参30克;若闭经者,加土鳖虫6克,月季花10克;若有燥热者,加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若乳房胀者,加郁金10克,香附6克;性欲低下者,加菟丝子15克,党参15克;若腰痛者,加续断12克;若脾虚血亏者,加黄芪15克,白术10克;若肝经湿热血滞者,加龙胆草15克,泽兰10克 。
(1)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704,吴黎明等报道: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49例,其中,痊愈28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另外,精神症状改善痊愈30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表明本方不仅能调整月经周期,还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处方:桃仁20克,红花15克,当归15克,生地15克,川芎10克,牛膝12克,枳壳10克,柴胡12克,甘草6克 。加减:胸闷急躁者,加丹参15克,丹皮10克;肌肤肿胀者,加防己12克,黄芪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一般于月经前5~7天开始服7天,3个月为1疗程 。
(2)根据《云南中医杂志》,1986,(5):29,郑丽华报道: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闭经有瘀证者8例,全部治愈 。处方为血府逐瘀汤原方 。
(3)根据《新中医》,1990,(5):43,冼基岩报道:用血府
逐瘀汤治疗1例闭经获痊愈 。病案如下:患者为未婚女性,因与家人有矛盾而情绪过激,致闭经3个月 。患者郁闷不乐,乳房胀闷,两肋及少腹胀痛,舌有瘀点,脉沉弦而涩 。证属气滞血瘀,冲任不通,治宜活血化瘀,通气调经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15克,地黄15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牛膝10克,泽兰10克,元胡10克,赤芍8克,桃仁8克,桔梗8克,红花6克,甘草6克 。4剂 。
二诊:服药后精神较前愉快,诸证均减轻,舌脉同前 。守方再进3剂 。
三诊:二诊的第二天经来量少,色紫有块,一天即净 。用上方去川芎、桔梗、元胡、甘草,加刘寄奴12克,莪术8克 。
四诊:服上方10剂后,经至,色如常,仅感腰酸 。为巩固疗效,继以圣愈汤加味 。处方:党参20克,熟地20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续断15克,白芍10克,川芎6克,服3剂而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