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带状疱疹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 , 生地9克 , 桃仁12克 , 红花9克 , 枳壳6克 , 赤芍6克 , 柴胡3克 , 甘草6克 , 桔梗5克 , 川芎5克 , 牛膝9克 。
【用法】水煎 , 每日1剂 , 分早、晚2次温服 。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 以皮疹和神经疼痛为主要特征 , 临床较为常见 。其发病是由于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机体 , 并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的神经元内 , 成为带病毒者 , 由于某种原因致使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时 , 病毒被激活而引起病变神经的发炎、坏死 , 产生神经痛 , 同时出现病变神经所相应支配的皮肤损害 。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可见于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外伤、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放疗等 。另外 , 神经系统障碍以及过度劳累也可诱发 。带状疱疹多见于中老年人 , 并多在春秋季节发病 。患者于发病前多先自觉患处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 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继之皮肤潮红 , 24小时内即出现绿豆至黄豆大小的簇集成群水疱 , 累累如串珠 , 聚集一处或多处 , 排列成带状 , 疱群之间皮肤正常 。疱液初起透明 , 数日后转为混浊 , 逐渐吸收、结痂 , 病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较为严重的则出现水疱溃烂 , 甚至坏死 , 还有的局部继发感染而化脓 。本病的特点是局部疼痛 , 剧痛难忍 , 即使在皮疹消失后 , 有的患者仍遗留神经痛 。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缠腰火丹”、“火带疱”、“蛇丹”、“蜘蛛疮”等范畴 , 其主要病机为肝郁化火 , 湿热内蕴 , 复感毒邪 , 致使湿热毒邪蕴于肌肤而发病 。中医辨证分型为:肝经湿热型 , 脾经湿盛型 , 气滞血瘀型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疱疹消退后期遗有神经痛者 , 临床以老年人多见 。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克 , 赤芍15克 , 川芎10克 , 生地15克 , 柴胡6克 , 枳壳6克 , 红花6克 , 元胡10克 , 丹参20克 , 甘草6克 。
若发于面部者 , 加蒲公英30克 , 马齿苋30克;若发于胸胁部者 , 加柴胡10克 , 郁金10克;若发于腰腹部者 , 加黄柏10克 , 蒲公英30克;若痛甚难忍者 , 加蜈蚣2条;若久病体虚者 , 加黄芪15克 , 党参15克 。外用方:雄黄3克 , 黄连20克 , 蜈
蚣2条 , 上药研末以麻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 每日1次 , 连用7天 。
(1)根据《浙江中医杂志》 , 1989 , (3):127 , 张学安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例 , 经用药9~24剂 , 全部治愈 。处方:当归15克 , 赤芍12克 , 生地12克 , 枳壳12克 , 元胡12克 , 桃仁10克 , 红花10克 , 川芎10克 , 柴胡10克 , 丹参30克 , 甘草3克 。加减:气滞者 , 加川楝子、郁金、香附;血热者 , 加丹皮、栀子、黄芩;气虚者 , 加党参、白术、黄芪;痛甚者 , 加乌蛇、全蝎 。
【血府逐瘀汤带状疱疹配方】(2)根据《新中医》 , 1996 , (3):61 , 廖秋源报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愈1例带状疱疹 。患者为中年女性 , 患病2月余 , 疱疹已消退 , 但遗留局部疼痛反复发作 , 痛如针刺 , 不能触摸 , 触之痛剧 , 舌尖红 , 苔薄白 , 脉细弦 。证属气滞血瘀 , 热毒未清 。治宜活血祛瘀 , 通经活络 , 佐以清热 。处方:桃仁15克 , 生地15克 , 金银花15克 , 蒲公英15克 , 当归10克 , 赤芍10克 , 白芷10克 , 天花粉10克 , 红花10克 , 牛膝10克 , 柴胡10克 , 枳壳10克 , 甘草6克 。每日1剂 , 水煎 , 分早、晚2次服用 。同时外敷白花蛇舌草汁 。经内、外用药5天后 , 疼痛减半 , 局部触摸无痛觉 , 睡眠转好 , 继用前方7剂 , 局部疼痛已基本消失而痊愈 。
推荐阅读
- 血府逐瘀汤中耳炎配方
- 血府逐瘀汤荨麻疹配方
- 血府逐瘀汤银屑病配方
- 三根汤怎么做 三根汤的做法技巧
- 沙参养胃汤的做法 沙参养胃汤怎么做好吃
- 螺旋藻西红柿鸡蛋汤 螺旋藻西红柿鸡蛋汤做法介绍
- 煮银耳怎么煮粘稠 银耳汤怎么做才粘稠
- 虾球清汤怎么做 美味虾球清汤做法步骤介绍
- 酸汤鱼的制作方法 酸汤鱼的做法和步骤
- 苦瓜炖排骨汤的做法 有什么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