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中耳炎配方

【原方配方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6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9克 。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
【血府逐瘀汤中耳炎配方】
中耳炎是指中耳部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前者为细菌侵人中耳引起的中耳粘膜及鼓膜的炎症改变,后者为病毒或细菌侵入以及多种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 。化脓性中耳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多为儿童,较为常见,发病较急,耳部疼痛剧烈,有跳动感,耳道流脓,听力减退,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为急性炎症不愈转为慢性,或由鼻、咽部病变引起,一般病程较长,超过6~8周,临
床表现以耳道流脓、头晕为主要症状,有的伴有听力减退、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人病程可拖至数十年,其常见的并发症为乳突炎、胆脂瘤、面瘫等 。非化脓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也有急、慢性之分,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以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耳内有阻塞感,常伴有低音调性耳鸣和轻度耳痛;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以耳聋、耳鸣为主要特征,耳聋为渐进性,发展较慢,并随气候变化而变化,耳鸣症状轻重不一,其音调也无一定规律,为重症迁延之症状 。
中耳炎属于中医学“耳胀”、“耳闭”、“脓耳”、“耳疳”、“聤耳”等范畴 。其主要病机为外有邪毒侵袭,内有湿热上迫,内外之邪壅积于耳窍,瘀阻经络,气血凝聚 。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袭型,湿浊上犯型,肝胆湿热型,脾虚型,肾虚型,血分瘀热型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耳窍壅塞、气血不通的中耳炎 。
根据《黑龙江中医药》,1999,(2):41,卓家文报道: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40例共40个耳,其中,痊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处方:桃仁、红花、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甘草、石菖蒲、辛夷花、路路通 。加减:风热明显者,加银花、连翘;肝胆湿热者,加龙胆草、栀子、黄芩、车前子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