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图为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 韩冰 摄
中新网张家口1月26日电 (采访人员 崔涛)日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以下简称《报告》)。冬奥遗产如何带动张家口高质量发展?对此,该报告从多维度作出解析。
体育:冰雪运动落地生根
《报告》显示,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推动下,从2018年起,张家口每年冬季全市中小学校体育课教学全部以冰雪内容为主,奥林匹克和冰雪运动知识课程(包括课堂教学与户外实践)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6月底,张家口市中小学冰雪运动普及率达到100%。
同时,张家口市残疾人冰雪运动参与度不断提高。张家口市连续开展六届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活动项目包括雪鞋走、雪地拔河等,使残疾人充分参与到了冰雪项目中来。
此外,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培养残疾人专业运动员和冬奥会手语志愿者,开展冬奥会主题班会、冰雪活动进校园等特色课程和活动,并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文章插图
图为张家口大境门。 韩冰 摄
经济:冰雪产业快速发展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张家口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据《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张家口建成冰场、雪场29个,其中大型滑雪场9家,有高、中、初级雪道177条。崇礼区经过20多年培育发展,建成了京津冀区域独一无二的雪场集群。万龙、太舞、云顶、富龙四家滑雪场入围“2020年全国滑雪场十强”。
同时,张家口市积极发展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张家口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重点园区,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个冰雪产业大数据指数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底,张家口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97项,落地项目79项,总投资373.28亿元(人民币,下同),投产运营项目41项,累计实现产值9.69亿元,其中,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项目52项,项目涉及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
文章插图
图为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翟羽佳 摄
文化:拓展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报告》表示,为筹办冬奥会,张家口新建了一批冬奥设施,这将为城市增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张家口赛区古杨树场馆群,包含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3个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
赛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作为跳台滑雪赛事场地和专业训练基地,同时开展会议和体育休闲娱乐等项目。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在保留越野滑雪赛事举办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增设冰雪小剧场、雪地摩托车等雪季项目和森林剧场、山地音乐会等夏季项目。
冬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在满足专项训练和赛事的同时,增设适合儿童滑雪和初学者的培训及冰雪体验和冰雪娱乐等项目;夏季,将打造成为自行车越野、拓展训练基地等夏季户外活动中心,设置房车宿营地、小剧场等娱乐场地。
此外,张家口市新建的冬奥文化机构也将促进奥运文化研究推广。
张家口新建了中国国内首个以冬季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冰雪博物馆——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博物馆筹建过程中,华侨华人踊跃捐款捐赠。博物馆设立中国冰雪运动厅、世界冰雪运动厅等7个展厅,展示中国、世界冰雪运动发展历程和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过程中的成果及资料。赛时,是展示冰雪运动发展历程、传播冬奥文化的窗口;赛后,将成为推广冰雪运动、研究冬奥文化的基地。
张家口新建的太子城考古遗址公园赛时作为赛区文化广场与张家口冬奥村配套使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近距离展示中国古文化遗址和中华文化遗产。赛后,遗址公园将成为国家一流的考古遗址公园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冬奥广场,并对公众开放,成为大众文化休闲场所。
文章插图
图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翟羽佳 摄
环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张家口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京津冀地区最好水平。
2015至2020年张家口市每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均在80%以上。2020年,全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28天,达标率为89.6%,空气综合指数3.2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19名,成为北方地区唯一进入前20名的城市。
推荐阅读
- 熔断|民航局向多个中外航班发出熔断指令
- 呼伦贝尔学院|中国冰雪产业观察丨冰雪新人才“点燃”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
- 重庆|重庆丰都:发展冰雪产业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 雨林|比泰国风情,比丽江更美!被评为2022全球十佳旅行地!
- 国家宝藏|中外媒体踏访故宫里的“冰雪赛场”,观赏冬奥火炬的灵感来源长信宫灯
- 野生动物|世界近危物种高山兀鹫现身云南龙陵
- 速速收藏!“雪游龙”傍晚雪景美如画卷|精彩冬奥 |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 北京冬奥会|雪天故事:赛场内外的雪与人
- 北京冬奥会|瑞士艺术家用“老虎”灯光秀为北京冬奥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