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女尸无人敢解剖,小伙自告奋勇,解剖的发现令人振奋( 四 )


彭隆祥常提到自己在大学上法医课的时候 , 老师告诉他们的一个故事 。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队年轻夫妇去雪山探险时遇到了雪崩 , 丈夫失踪 , 妻子被救起;40年后为纪念丈夫 , 妻子再次来到了这座雪山的山脚河边 , 却发现河中飘荡着一具男尸 。
法医课上老师会提到这个故事 , 是因为这具男尸正是40年前失踪、当年雪山遇险的丈夫 , 由于冰冻的原因 , 丈夫的面貌依旧年轻如故 。
在竞选马王堆女尸的主刀时 , 彭隆祥又回想起了这个故事 , 或许冥冥之中 , 自己和古尸研究真的很有缘分 。

1984年 , 彭隆祥去美国进修 , 将当年记录女尸解剖的片段也带去 , 制成幻灯片 , 学无止境的彭隆祥还参加了当年4 月的古病理学年会 。
当时彭隆祥关于马王堆女尸的病理研究报告在美国引起了轰动 , 后来他曾多次被邀请去美国各医学院高校演讲 , 在美期间彭隆祥曾做了五次演讲 。

“1998年 ,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了一本叫《木乃伊 , 疾病与古代文化》的书 , 书里收录了我和武忠弼教授共同撰写的《马王堆型古尸在中国》 。 ”
“许多外国人知道埃及木乃伊 , 知道冰尸 , 就像我们的教授给我们讲的那个冰尸的故事一样 , 但很少人知道马王堆女尸;从医学研究和环境的角度 , 马王堆女尸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地位 。 ”
湖南省博物馆初步拟定将在未来的新展厅中展示彭教授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资料 , 彭隆祥希望在未来能有接班人 , 将他女尸研究的事业继续下去 , 运用新技术挖掘女尸上的DNA秘密 。
周总理曾提出 , 希望辛追能保存200年 , 彭隆祥教授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们一直以来的努力也是为了保存好这个千年的“活”文物 。
2004年8月 , 长沙举行了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的三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 , 会上公布了辛追的尸体评估报告 , 到目前为止 , 辛追保存情况还很不错 。
不过彭隆祥说:“辛追的保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学术问题 , 这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 ”
2020年10月 , 彭隆祥参加了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新闻访谈节目:“新闻当事人”;在节目上他深情回忆了自己的恩师卢惠龄教授 , 表示如果没有卢教授的教导 , 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
在抗日战争时期 , 卢教授举办的生物展 , 当时是生物教员的卢教授细心指导了还是小学生的彭隆祥 , 激发了彭隆祥对生物的兴趣 。
2021年6月20日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行了首届医学生毕业的百年纪念仪式 , 邀请到了退休前曾在湘雅任教授的彭隆祥出席 。
“90岁的年纪 , 67年的党龄 , 我看到了国家的进步 , 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湘雅的发展 。 ”
会上 , 彭隆祥作为湘雅1956届的毕业生代表与参加仪式的同学们回忆了自己在湘雅的五年学习生活 , 还分享了自己曾在全国各地学习和交流的经验 。

在会上 , 彭隆祥语重心长的告诉毕业生们:“人生漫长 , 机会各种各样 ,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 , 湘雅的学子不必人人都成为院士 , 但大家都应该立志做一个受人尊敬、为人们付出的医护工作者 , 无愧湘雅的教诲 。 ”
为了感谢彭隆祥教授多年在湘雅的辛勤付出 , 新一届的学生们为这位1956届的学长送上了学生们亲手绘制的纪念画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