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文章插图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文章插图

一场大雪让北京市平谷区渔阳滑雪场彻底成为雪国乐园。身着滑雪服、手持滑雪杖的游客在滑雪道上飞驰而下。欢笑声夹杂着尖叫声,让这个山间小镇热闹非凡。
北京冬奥会催热了中国冰雪经济,加速科技、新能源等多行业发展,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1)》显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从2700亿元增长到6000亿元。目前,以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运营、装备制造、冰雪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冰雪产业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更多筹办成果将为广大民众与主办城市发展带来长期收益,冬奥经济效应将持续释放。
举办两次奥运会的独特经历,也在多个层面影响着北京这座城市。双奥志愿者用实际行动阐释着志愿服务精神,冰雪运动随着全方位的推广措施深入到校园、社区,青少年冰球的高水平竞技平台不断邀来国际队伍切磋……奥林匹克精神正悄然改变着一座城市。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文章插图

双奥志愿者
志愿者的微笑成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好的名片。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必将给举办城市和全国留下更多可以传承的志愿服务遗产。赵丹、王雷、李菊等一大批双奥志愿者正通过他们的实践,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两届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来,“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从2015年7月的300万人,增长到2021年11月的448.9万人。六年多的时间增长了近150万人,体现出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文章插图

国际冬季运动博览会
冬博会以推动中国冬季运动知识普及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以“实现与国际冬季运动资源对接,拉动中国冰雪产业发展”为总体思路,兼具“国际化、产业化、大众化”三大特点。2016年,首届冬博会在京举办,此后每年一届,持续至今。2020年,冬博会首次与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合并,实现了两大世界级品牌展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中国冰雪产业国际化发展和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提供了平台。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文章插图

交互式多维观赛转播技术
为提升北京冬奥会办赛水平,从筹办伊始,国家层面就成立了科技冬奥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11月,共批复启动立项80项“科技冬奥”重点项目,涉及赛道场馆建造运维、气象预测、赛事用雪保障、运动技能优化、转播技术等重点技术领域。其中“交互式多维观赛”转播技术就是一项主要成果,不仅应用于冬奥会提升观赛体验,也将在赛后进一步推广应用到相关领域中,成为科技冬奥遗产。
冬奥赋能安踏企业发展
北京冬奥会为中国企业增强实力、走向世界创造机遇、搭建平台,实现共赢发展。2021年,安踏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制服装备。装备运用了两大自主研发的面料科技——炽热科技和防水透湿科技。这是安踏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的一次精彩亮相。安踏近年来聚焦运动用品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产品及技术研究与开发,陆续建立了运动科学实验室等六大创新研发平台,并在中国、意大利等国建立了全球设计研发中心,吸纳了200多名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截至目前,安踏已累计申请了超过1400项科技专利,数量居国内行业前列。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文章插图

冰雪运动旱地化
北京市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探索“冰雪运动旱地化”方式,打破场地限制,提升了学生们的冰雪运动技能。电厂路小学从2018年开始实施该计划,2020年被评为全国“冰雪运动推广示范单位”。经过3年多旱地化的教学和实践,2021年底学生上真冰、真雪的比例均达到100%。以电厂路小学实践为代表的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创新探索对后冬奥时期的校园冰雪运动推广产生显著的示范效应。

要闻|冬奥要闻|冰雪经济火热 志愿精神蓬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