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实质合作的3.0阶段 , 区域创新协同进展如何?
近日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1》(下称“报告”)显示 ,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从2011年的100分(基期)增长至2020年的227.05分 , 较2011年翻一番 。 长三角整体协同创新水平稳步提升 , 一体化的创新格局基本形成 。
该报告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 。 今年也是这4家科技智库第三次共同发布该指数报告 。 报告以2011年为基期 , 测算评估了2011~2020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得分情况 。
报告撰写人之一 ,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统计评价研究室副主任张宓之博士告诉第一财经 , 从5项一级指标变化情况看 , 成果共用指标增幅最大 , 其次是资源共享指标 , 第三是创新合作指标 。 相对而言 , 产业联动和环境支撑两个指标发展增速较为滞缓 , 是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未来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 。
浙江、安徽人才吸引力增强
根据报告 ,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已形成了三大高地 , 分别是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高地、创新成果开发和共享高地、产业发展联动和投资高地 。
2020年 , 长三角地区每万人拥有研发人员为67.97人年 ,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2倍 , 高被引科学家达到237人次 , 占全国的27% 。 从人才流动的视角看 , “十三五”期间 , 科技人才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跨区域流动达到165万人次 。 2020年 , 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2.84% , 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三成 , 长三角地区财政科技拨款占政府支出的比重为4.84% ,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两成 。
张宓之分析称 , 长三角区域研发人员集聚效应不断加强 , 人才分布呈现从“单极”向“多极”演进的趋势 。 随着多极化的人才分布格局基本形成 , 以点带面的人才流动范式使得长三角二、三线城市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增长并不断凸显 。
【高技术|高技术产业利润十年翻番,每万人研发人员是全国2倍】浙江一系列高端人才集聚政策的驱动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 浙江和安徽对于人才的吸纳和集聚效应持续释放 , 尤其是安徽地区 , 同比增速位列三省一市之首 。
“长三角研发人员分布呈现两大特征 , 核心城市带动边缘城市整体崛起 , 以及具有核心吸引力的近沪城市仍将是未来研发人员集聚的重要地带 。 ”张宓之表示 , 近沪城市如苏州、杭州、常州、南通、嘉兴与上海已形成良好的人才互动吸引圈层 , 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
文章图片
产业分工显现
近年来 , 长三角的研发投入强度一直保持着高速稳定增长 , 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 从三省一市具体情况看 , 2020年上海R&D投入强度为4.17% , 江苏和浙江分别为2.93%、2.88% , 安徽为2.28% 。 “从增长结构看 , 长三角总体R&D经费增速略高于GDP增速 , 表明长期以来 , 长三角地方政府都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要务 , 但区域仍存在差异 。 ”张宓之称 。
在产业发展方面 , 报告显示 , 2020年 ,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利润达2885.6亿元 , 与2011年的1559.2亿元对照 , 接近翻番 , 占全国高技术产业利润的十分之三左右 。 截至2021年9月 , 长三角地区1456家上市企业在长三角异地投资企业近4000家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上市企业在长三角跨区域投资企业数量分别为1209、1024、1358和364家 。
长三角地区获融资企业数超过1.3万家 , 其中 , 上海获融资企业超过6000家 , 占长三角地区的一半 , 浙江和江苏获融资企业数量相当 , 分别为3405家和2875家;在资金流动方面 , 上海是各地投资机构开展投资活动的主要地区 , 浙江、江苏投资机构在上海开展投资活动均占区域内异地投资的71% 。 长三角呈现“研发创新在沪苏、产业应用在长三角”的技术转移趋势 。
文章图片
另外 , 制造业作为经济的“压舱石” , 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 。 三省一市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
2021年 , 上海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 , 工业总产值达到4.2万亿元 , 首次突破4万亿元;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 , 占GDP比重达35.8%;浙江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 , 增长12.9%;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 ,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左右 。
研究课题组发现 , 十年间 , 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在部分领域的相对集聚度数值较为接近 , 其产业分工相似度较高;但总体而言 , 三省一市的产业分工侧重领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
“以江苏、浙江、安徽为参考系 , 长三角产业分工差异情况波动起伏 , 产业差异度指数在2016年达到峰值 , 最低为2013年 , 总体发展趋势较为平稳 。 这说明 ,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制造业分工差异逐步优化 。 随着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链整体向高附加值攀升 , 长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 ”张宓之解释 。
他建议 , 长三角应加快培育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 同时 , 加快推动一般制造业转移 , 形成长三角梯次有序的产业布局 。 不断优化区域产业政策 , 推动各地围绕自身产业优势形成错位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 逐步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协同发展大格局 。 制图/蒋皓明
· 往 期 精 选 ·
· 人 物 专 访 ·
姜建清 |马蔚华 | 陈志武 |管清友 |李迅雷 |黑石董事长苏世民 |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章苏阳 |渶策资本创始合伙人甘剑平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 |恒生银行中国行长宋跃升 |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
· 投 资 峰 会 ·
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 | 2021陆家嘴投融资峰会实录
报复性投资?甘剑平、朱啸虎、宓群畅谈疫情下的投资机会 | 陆家嘴股权 投资峰会实录
科创投资的大趋势和小趋势 | 陆家嘴股权投资峰会实录
2020第一财经股权投资峰会成功举办 陆家嘴金融城股权投资联盟揭牌
2019陆家嘴年会顺利举行 , 开放创新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利润率|被誉为娃界小米 硅胶娃娃的世界销冠春水堂是如何炼成的?
- 建设|强力布局创新产业!这座湾区之城打造城市科创轴
- 相关公司|新基建大项目来了!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数据中心产业链全面受益
- Huawei|华为哈勃正式成为私募机构 布局半导体产业链意欲何为
- 城智|成都未来科技城智创产业空间(B区)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预计12月整体呈现
- 能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江天数据实现绿色发展!
- nVIDIA|英伟达第四财季营收76.43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06%
- Cisco|思科第二财季净营收127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7%
- 文章|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 推动高端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 教育|【产业力】北京市教委拟规定:面向学龄前儿童培训的教育移动应用一律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