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 , 其他的星系当然也有自己的行星 , 在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 , 近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那里的第三颗行星比邻星d , 这颗行星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中 , 大大增加了那里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
比邻星距离我们只有4.22光年 , 它是一颗红矮星 , 质量只有太阳的1/10 , 这样的行星光度很弱 , 所以虽然这个恒星距离太阳系最近 , 但是我们却无法直接看到它 。 比邻星隶属于南门二行星系统 , 这个系统中有着三颗恒星 , 分别是南门二ab双星和比邻星 ,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描绘太阳系附近就有一个三颗恒星相互绕行的系统 , 就被认为是以南门二行星系统为蓝本的 , 因此该系统也被常被大家叫做“三体” 。
三体行星系统中已经发现多颗行星 , 之前仅在比邻星周围就发现了两颗 , 早在2016年 , 欧洲南方天文台就发现了比邻星的第一颗行星——比邻星b , 这个星球的大小和质量都和我们的地球很相似 , 也在母恒星的宜居带内稳定运行 , 轨道平均距比邻星大约只有700万公里 , 由于比邻星的质量比太阳小很多 , 所以它的宜居带距离母恒星也比较近 , 大约每11天绕主星公转一圈 。 科学家们推测这颗行星上有大气层和液态水 , 大概率有生命存在 , 并且不排除它们已经进化到文明阶段的可能性 , 所以存在“三体人”也不是没可能的 。
2020年1月份 , 欧洲南方天文台又宣称发现了比邻星的第二颗行星——比邻星c , 这颗行星质量是地球的6倍以上 , 但是距离比邻心较远 , 没有位于宜居带内 , 是个表面十分寒冷的大行星 , 其围绕主星公转一圈需要5.2年 , 科学家们认为这颗行星即便是颗岩石星球 , 但由于表面极其寒冷 , 应该不存在支持生命存在和自然发展的条件 。
2022年2月10日 ,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发表了葡萄牙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研究所的约翰·法里亚和同事的论文 , 文中他们称利用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在2020年的一项恒星系统观测研究中发现了比邻星第3颗行星的迹象 , 观测数据显示这颗行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26% , 大约是火星质量的2.25倍 , 水星质量的4.5倍 , 或者月球质量的20倍 ,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轻的系外行星之一 。
比邻星d所在的轨道距离比邻星主星有432万公里 , 也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内 , 上面很可能也有液态水和大气层 , 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生命和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 只是比邻星这样的红矮星经常会发生极强的耀斑大爆发 , 使得这颗红矮星的亮度陡增上万倍 , 那么它喷射的恒星风粒子流和极强的光对行星上的生命体的生存非常不利 , 因此科学家们推测认为这里的两颗宜居行星上即使有生命 , 也很难长时间稳定进化 。 但条件恶劣也不代表上面就一定没有生命体 , 同样也不代表不能出现文明 , 毕竟已知比邻星至少有两颗行星位于宜居带中 , 存在外星生物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
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 , 创造三体文明的三体人就经常遭受恒星耀斑爆发的折磨 , 三体人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不得不进化出了脱水和休眠的能力 , 但仍然很难适应三体复杂的恒星环境 , 所以它们在发现了地球文明之后 , 才决定离开三体星系占领地球 。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比邻星周围有两颗宜居星球 , 那么按照刘慈欣的科幻思维 , 某些生命物种或许真的可以在这两个星球上顽强生存下来 , 甚至发展到文明阶段 , 真如此的话 , 我们人类建立的地球文明又该怎么做呢?
参考资料:
《光明网》2月14日文章《比邻星系统发现第三颗行星》
推荐阅读
- 关于火星上那些不确定的生命的介绍
- 地外生物的相关性和意义
- 时间不多了,太阳的寿命大约仅剩下50亿年,红矮星是最后的希望?
- 太平洋底部发现630万年前不该有的东西,科学家:并非地球产生
- 120万一针治愈肿瘤?揭开天价CAR-T 细胞免疫疗法的神秘面纱
- 每五天过一次年!新发现的系外行星比邻星d,究竟有多离谱?
- 这种鱼出生时还没虾米大,同类残食,胜利者将成为海洋霸主
- 如何以「今天我终于离开了地球」写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
- ?限制性酶如何切割DNA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