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辐射
上世纪七十年代 , 霍金首次提出了黑洞蒸发(霍金辐射)理论 , 这一问题才得到了解决 。 霍金认为黑洞不断地吸收周围的物质 , 再通过黑洞蒸发失去质量 。
相比之下 , 质量越大的黑洞 , 其蒸发速度较慢 。 据计算 , 太阳质量大小的黑洞将拥有一千多年的寿命 。 根据黑洞蒸发理论 , 每个黑洞都有辐射温度 , 辐射温度与黑洞质量成反比 , 质量越小 , 温度越高 , 寿命越短 , 这也是为何质量为10kg的黑洞寿命仅仅只有84飞秒的原因 。
人类的研究霍金的发现 , 为人类对于黑洞的研究提供了大大的帮助 。 除了黑洞蒸发理论 , 霍金还在更早的阶段提出了黑洞的面积不减的理论 , 也就是说黑洞的面积顺着时间的方向不会减少 , 简单而言就是黑洞的质量越大 , 面积越大 。
霍金辐射
两个黑洞可以融合成为一个黑洞 , 且面积大于之前的任意一个黑洞 , 但是同一黑洞不可分离成两个 , 因为要保证表面积不变这一原理 。 不少人或许会说 , 既然黑洞的面积不减 , 那黑洞为何会死亡呢?
熵增定律
关于这一问题 , 科学家最后依然给出了答案 。 在霍金提出黑洞面积不变理论之后 , 仅仅过了一年 , 雅各布贝肯斯坦就提出了著名的熵增定律 , 并提出假设认为黑洞具有熵 。
在我们的印象中 , 黑洞是冰冷的恐怖的 , 熵的提出也首次为黑洞带来了温度 。 这项假设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人类的认知 , 由于没有试验证明 , 有许多科学家对此假设提出了怀疑态度 , 霍金也是其中之一 。
之后霍金通过深入的研究 , 发现黑洞的确不是我们所想像的冰冷 , 而是可以发射出热辐射的 , 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 。 在狄拉克的正电子预言之后 , 人们逐渐发现真空涨落发生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 一旦发生真空涨落 , 也就意味着会出现能量欺负 , 同时伴随着虚粒子对的出现 。
霍金将这种涨落的情况设想到了黑洞附近 , 如果在黑洞附近产生虚粒子对 , 是否就能产生热辐射呢?虚粒子对是由正负两个粒子组成 , 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 , 如果在产生的过程中 , 虚粒子被黑洞吸入会如何呢?
宇宙深处的“黑洞”
如果正负粒子同时被吸入黑洞 , 那么并不会引起什么反应 , 如果正能粒子进入黑洞 , 负能粒子在外面也会随之消失 。 可是当负能粒子被吸入黑洞后 , 正能粒子会存在于外部世界 。 在这种情况下 , 负能粒子会消耗黑洞的一点点质量 , 另一个粒子则会从黑洞附近飞走 , 带走部分热量 , 这就是霍金辐射的原理 。
模拟黑洞图
霍金的这一发现也进一步证实了黑洞为何会产生热辐射 。 热辐射也就是意味着黑洞的能量在流失 , 如果黑洞无法得到其他物质能量的补充 , 通过这种热辐射逐渐的消耗能量 , 黑洞终有一天会消失殆尽 , 这也就意味着黑洞也存在寿命 。
黑洞的最终归宿根据黑洞面积不变定理 , 黑洞的面积不会减少 , 但质量却可以不断增加 , 两个甚至多个黑洞也可以不断融合 。 我们知道恒星的最终归宿就是黑洞 , 那么黑洞是否还能进一步演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
恒星一生
黑洞可以不断的吞噬大量物质 , 而且还会伴随发射出强烈的X射线辐射 。 这样就意味着黑洞可以无限变大 , 质量越大 , 寿命也就越长 。 有的巨大的黑洞的寿命甚至从宇宙诞生至今就存在 。
目前宇宙的背景辐射温度是2.7k左右 , 对于绝大多数黑洞而言 , 可以直接从宇宙的背景辐射中吸收能量 , 所以这些黑洞的质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当然 , 即便是再大的黑洞也不可能得到永生 , 随着宇宙的膨胀 , 微波背景辐射已经从诞生时的状态降低到了现在的2.7k , 未来的日子里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 。 黑洞所能获取的能量也会越来越少 , 最后消亡 。
展望未来事实上 , 目前我们并没有发现过10kg的黑洞 , 但是在宇宙早期存在的原初黑洞中 , 不乏质量小于10千克的 , 只不过因为霍金辐射而消失 。 我们之所以知道10千克的黑洞寿命为84飞秒 , 这是根据黑洞的寿命公式得来的 。
黑洞的寿命公式
根据了解 , 我们不得不感叹宇宙的奥妙 , 同时也对那些为科研奋斗、孜孜不倦的科学家产生钦佩 。 目前以我们的科技实力 , 也只能通过一些推力对宇宙中的神奇现象进行研究 。
超大质量黑洞
推荐阅读
- 天书奇谈,每个人都有驾驭天书的能力
- 鳄鱼家族真倒霉:努力了两亿年,每次在马上称霸时被地球针对
- 最可怜的史前生物,活了4亿年打败无数天敌,却被人类搞濒危了
- 还原恐龙的皮肤
- 有这3样东西,人类消失10亿年后,仍能证明我们在地球上出现过
- 第一个原始人长啥样?150万年前的化石,或改写“走出非洲”理论
- 记得去年50度的高温吗?地球升温降温,可能是动植物间的一场博弈
- 人类并非起源于非洲?“夏娃理论”被质疑,中国发现的化石很关键
- 会洗衣服、剪指甲的黑猩猩能进化成新型人类?别闹,它只是在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