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发现的青藏高原“地底空间”里到底有什么?面积超3个台湾省( 二 )



不论是哪一种假说 , 科学家们都做了相当细致的研究 。 当对碰撞前后的物质核算中 , 他们却发现物质不守恒了 。
根据科学家们对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的地壳缩短造成的地表损失量与地壳的增厚量进行对比后发现 , 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短缩量未对地壳增厚做出贡献 。 也就是说这些物质被冲到了一边 , 这一假说被称为“侧向挤出”说 。

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要在地球内部 , 找到能回答陆地内部造山、青藏高原物质流向等本源问题的正确信号 。 于是1995年这支国际联合科学小组在藏南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 , 布置了4条横跨雅鲁藏布江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 , 对地壳结构进行探索 。
这个巨大的“地底空间”究竟是否存在呢?通过这四条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 , 科学家们发现向东西方向绵延1000多公里的线路上 , 越往东测得的电阻率越低 。 在探测过程中 , 科学家们在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山地下 , 发现这里的导电性是平常大陆地壳的10-100倍 , 这让科学家们困惑不已 。

此外 , 根据探测 , 青藏高原地面以下20公里的范围内 , 电阻率也低至几欧姆 , 要知道一般岩石在常温下 , 电阻率都是上万欧姆 , 可见青藏高原的地底下还并非全是岩石 。

在这样的探测结果下 , 科学家们推断出“青藏高原是空心的 , 在它的地表层下存在一个极为缥缈的地下世界 。 ”这样的离奇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 。 之后 , 在多国科学家的探测以及各项数据的验证下 , 确认了这个地底空间的存在 。
这个“地底空间”里有什么呢?在藏南地区自西向东探测中 , 科学家们发现越往东走导电性越好 , 其规模也越大 , 这说明其地下有一种电阻小的神秘物质 。 对于这个神秘物质到底是什么 , 科学家们分析了几种可能性 。 有着高导电性的物质一般为金属、石墨、水等 , 而固体岩石的导电性较差 。

推断地底有丰富的金属物质是有迹可循的 , 在上世纪70年代 , 苏联实施了庞大的大陆科学深钻工程 , 在这次深钻过程中 , 于9000米深度附近发现了富含金的岩石 。 但事实上 , 在探测过程中 , 并没有发现如此大规模的矿藏 , 而在这样大的面积范围内 , 也不可能存在如此规模的金属矿 , 石墨也是如此 。

那么是否是在高温的情况下 , 超过了岩石的熔融点 , 使岩石融化为岩浆 , 导致这些物质的导电性高呢?但这种熔融黏稠的状态一般要在在100公里以下的地幔中才会大面积存在 。 而探测到的距离仅在20公里范围内 , 就算这里有熔融状态的岩浆 , 也不可能大面积存在 。

如此 , 巨大的“地底空间”里最有可能存在的就是水了 。 这一猜想需要与研究人员在巴丹吉林沙漠发现的隐藏水源联系起来了 。 在这个年降水量不到40毫米的沙漠地带 , 竟然有多达100个的湖泊 。 这些湖泊中的水到底是从何处来的呢?

巴丹吉林的沙山也可谓是一大奇观 , 研究人员在对沙山进行探索时发现 , 沙山内部确实是潮湿的 , 其含水量也有2%-20% 。 而研究人员在沙山旁挖出的一米深的井中也观测到了水 。
正是由于这些水在沙山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 , 才让这些沙山能够在这么多年里抵抗住西北风的侵蚀 。 从在沙山和湖泊中发现的钙质胶结和钙华推断 , 这些水来自深层地下水 。

研究人员借助水同位素分析的手段 , 一路追踪地下水补给源至500公里以外的祁连山 。 对比了沙丘和湖泊水中各种氧同位素的比例和祁连山雪的氧同位素比例 , 他们发现 , 其数值与吻合 。 由此也推断出巴丹吉林的这条\"地下暗河”可能直通青藏高原 , 这就与科学家们认为阿尼玛卿山地下的“地下海洋说”相联系起来了 。

但实际上 , 在这样大面积的“地底空间”中 , 即便是水也是无法集中将其填满的 ,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地底空间”里还有大面积的区域也许能够加以使用 。
青藏高原“地底空间”的现有价值首先 , 青藏高原作为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 在研究地球演化、矿石资源、生物演化、气候、地质地貌等领域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 想要对地球的形成 , 对地球运动有更进一步的探索 , 那么青藏高原是当之无愧的宝地 , 可以说是地球演化科学的天然实验室 。

而如今在青藏高原的地下发现了如此巨大的一个空间 , 广至十几万平方公里 , 深度达20多公里 , 若深入地底一探究竟 , 那么对于地球内部的秘密我们也能有进一步的研究了 。 其次 , 超过三个台湾省那么大的面积可谓是给我国领土锦上添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