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0年之前 , 智能手机还刚刚出现;20年之前 , 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50年之前 , 电脑才刚刚进入集成电路时代;100年之前 , 人们还难以想象 , 人类居然能够登上月球;200年之前 , 人类社会甚至还没有通电!
这200年的时间里 , 人类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信息革命 , 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 。 现代人的生活是古人完全无法想象的 , 我们的现在已经成为他们遥不可及的未来 , 那我们的未来又会成为怎样的现在呢?
想必很多人都十分希望看到 , 几百年后的未来的人类社会的样子 。 可惜正如苏轼所言——“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 人类的寿命不过短短百年时间 , 即使相对于人类的文明史而言 , 这点时间都显得极其渺小 , 而要放到整个宇宙138亿年的时光来看 , 就更是不值一提了 。
因此 , 大多数人即使想要看到未来 , 但心中也明白这不过是幻想而已 , 基本无法实现 。 但事实上并不尽然如此 , 有这么一项技术 , 就有可能帮助人类“穿越”到未来 , 这项技术 , 就是人体冷冻技术 。
我们都知道 , 温度对于生命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 , 温度越低 , 人体新陈代谢越缓慢 , 衰老速度也会因此减缓 。 尤其当人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超低温处理之时(零下120度~零下196度左右) , 就能够在几乎无害的情况下将人体细胞尽数冰封 。
这就相当于给人类的生命按下暂停键 , 只要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升温解封 , 那么被冷冻的人就会在未来“复活” , 在几十几百年后的未来重新按下生命的播放键 , 从而实现“穿越”到未来的壮举 。
事实上 , 这项技术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了科幻小说之中 。 最早是在1931年时由科幻小说家尼尔琼斯在《奇异的故事》中提出 , 之后成为了各种文学作品常用的概念 。 而最经典的 , 可能要数《三体》了 。
《三体》当中为了让那些拥有绝对战意的乐观将士 , 在可能颓废悲观的未来重新带领人们燃起斗志 , 全球开始了一个“支援未来”的计划 , 其实就是通过人体冷冻技术让人如同“冬眠”一样度过漫长的时光 , 去到百年后的未来而已 。
而现实当中 , 其实早已有人进行了如此尝试了 。 世界上第一个冷冻人 , 名叫詹姆士·贝德福德 。 詹姆士是一名物理学家 , 在1967年1月12日时因为肺癌离开人世 。 在他生前曾经捐出了20万美元资助了美国洛杉矶的人体冷冻实验室 , 因此当他死后 , 他的遗体也就被冷冻了起来 。
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冷冻人 , 她的名字叫做杜虹 。 杜虹出生于1955年 , 是重庆一户书香门第的千金 。 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创作 ,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开始在各大杂志上发表文艺作品 , 到后来逐渐成为出版集团的高管 , 除了自己搞创作之外 , 还在不断发掘一些写作的好苗子 。
2006年 , 当刘慈欣着手动笔世界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之时 , 杜虹当时就成为了《三体》发表的编审人员之一 。 可以说 , 杜虹是《三体》最早的读者 , 而当她读到了《三体》当中“支援未来”的计划情节之时 , 当即就对这种技术和以后的未来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
因为彼时的杜虹 , 已经被查出患上了胰腺癌 。 生病的杜虹更加深刻地感觉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人类的渺小 , 她很不甘心 , 她不甘心就这样死去 , 不甘心看不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 因此她开始让自己曾经去到美国留学的女儿和女婿 , 帮助自己联系美国的人体冷冻公司 。
最终他们联系到了美国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 ,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之一 。 杜虹总计花费了12万美金 , 在阿尔科基金会中买下了一个人体冷冻的名额 。 到了2015年5月30日时 , 杜虹就因为病重离开了人世 。
推荐阅读
- 太空垃圾使探索宇宙变得“越来越困难”
- 美国撒下弥天大谎,我国戳穿阴谋,关键时刻NASA坐实白宫“罪证”
- 24亿打水漂!欧洲“一箭双星”发射失败,点火仅8分钟后失控跑偏
- 活在加勒比海底450火山口的大虾,为什么面对50的火锅时怂了
- 太空被垃圾污染……而且情况越来越糟
- 与人类共演化,解开人类“褪毛之谜”的虱子,怎么在如今消失了?
- 太空旅行、卫星互联照进现实!揭秘飞速发展的商业航天,可回收火箭为核心 | 智东西内参
- 在地磁暴摧毁40颗Starlink卫星后,SpaceX计划下周发射另一组卫星
- 故意来挑衅?拜登急忙否认,NASA却直接打脸,外交部迅速表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