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登陆月背,发现2200万亿吨金属,到底是哪里来的呢?( 三 )



月壤分析图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过去几年间常常有“前往月球挖矿”的话题出现 。 显然挖的并不是以上这些地球当中有大量储藏的常见元素 , 而是一种新的稀有元素 。 它在月壤当中被人类发现 , 根据研究结构显示 , 这个元素或许就是未来的新能源 。 当这一元素被发现之后 , 世界各国对月球这块宝地都更加关注了 。

神奇的氦-3地球目前使用的资源主要是煤炭和石油 , 但是它们的储量却并不乐观 。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 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开采也更加肆意妄为 。 专家推测 , 按照现在这样的开采方式 , 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最多还能开采70年 , 煤炭则为100年 。 不论怎么说 , 未来地球的能源总会枯竭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 。
月壤当中存在的氦-3却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 , 科学家经过考察发现 , 月壤当中的氦-3储量最少有100万吨 。 而它是最清洁、高效的能源 ,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与核聚变息息相关 , 氦-3作为稳定的核素 , 如果能将其作为可控核聚变的原料 , 必将使核聚变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


我国的嫦娥工程之父欧阳自远先生对于氦-3是这样评价的 , “若可控核聚变发电得以实现 , 中国一年的发电总量只需要8吨氦-3;全世界一年大约100吨氦-3就够了 。 ”
探索月背的意义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着陆 , 它的成功标志着我们已经具备探测月球背面的实力 。 月球背面的撞击坑的完整性和历史久远性能够向我们揭示月球的形成与演化之谜 , 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 , 月球到底是如何诞生的的答案也将被人类找到 。

目前有关月球诞生的构想
此外 , 月球背面的宁静 , 使其可以作为接收天体射电辐射的基地 。 我们地球上的电磁环境使得低频摄电天文观测无法进展 , 毕竟那些微弱的信号在还没有进入地球之前 , 就已经被“屏蔽”了 。 而月球的无线电环境及其适合开展低频摄电天文观测活动 , 在这里我们可以聆听到更多来自太空深处的声音 。
总之 , 我们已经将月球背面的面纱揭开 , 它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居住着“外星人” , 而是相比正面更加饱经风霜罢了 。 待到未来 , 人类还将把宇航员送上月球背面 , 那时我们对月球的了解会更上一个台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