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显示恐龙时代或结束于春季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新媒体专电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2月23日报道 , 大约6600万年前 , 一颗直径达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 , 不久后 , 所有非鸟类恐龙以及陆地上、海洋中的其他许多物种都灭绝了 。 科学家不知道撞击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份 , 但研究人员现在说 , 他们已确定了撞击事件发生的季节——北半球的春季 。
研究人员23日在英国《自然》周刊上发表报告称 , 这一发现来自对古代鱼类骨骼新做的分析 。 这些鱼类骨骼原本埋在美国北达科他州西南部一处名为塔尼斯的特殊遗址中 。
确定撞击事件发生的季节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解释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生物在撞击后的全球生存模式 。 例如 , 在地下洞穴中度过冬季的生物会在北半球的春季出洞并表现活跃 , 这就会使它们在面对撞击时特别脆弱 。 相比之下 , 在南半球的秋季 , 这类生物很可能正准备睡上一季 , 因此可能会受到更多保护 。
科学家2008年在塔尼斯发现了一些沉积物 。 这些沉积物据称“记录”了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后不久发生的河床洪水泛滥和其他破坏 。 此前的研究还表明 , 一些塔尼斯鱼化石的鱼鳃中卡着一些小球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飞出的、由熔融和汽化岩石构成的凝固球体 。 这表明 , 在灾难降临时 , 这种鱼仍活着 , 还在呼吸 。
并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美国马里兰大学科利奇帕克分校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小托马斯·霍尔茨说:“这些生物的死亡时间与碎屑降临的那一刻惊人地接近 。 ”
一些鱼骨具有记录季节性和年度生长周期(类似于树木的年轮)的特征 。 这些特征通常包括 , 一个标志着骨骼活跃生长的较粗区域、一个代表着骨骼生长缓慢的较细区域 , 以及一个被称为“生长受抑制”线的特征 , 这条线可能表示当时处于冬季 , 有时则意味着出现了饥荒或干旱 。
为了弄清小行星撞击的季节 ,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梅拉妮·杜林及其同事对三条匙吻鲟的下颚骨和三条鲟鱼的胸鳍骨棘进行了研究 。 杜林说 , 所有六块骨骼样本最外层的结构都显示 , 尽管处于快速生长期 , 但生长速度尚未达到前几年生长周期中的峰值 。 这意味着 , 在这些鱼死亡时 , 其骨骼记录的最后一个生长季的数据尚未达到夏季的峰值 。
鱼骨上的“生长受抑制”线具有规律性 , 这有力地证明 , 这些鱼在死亡时并没有遭遇干旱或饥荒 。 杜林说:“从各种迹象看 , 这些鱼的情况都不错 。 ”
研究小组将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后认定 , 春季是恐龙灭亡的季节 , 至少对北半球的恐龙来说是这样 。
【美国|研究显示恐龙时代或结束于春季】“我确实认为这是一个有确凿证据支持的可靠观点 。 ”并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英国爱丁堡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布鲁萨特说 。 (来源:参考消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