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高耸隘乾坤,宇内名山此独尊。
曙色凌晨开日观,岚光经岁锁天门。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王?所写的《游泰山》,诗中描绘了泰山的壮美、遒劲之风。作为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地处华北平原,其拔地通天之势,需要仰视才能够看到其雄伟耸峙的全貌,孔子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
文章插图
泰山封禅大典
文章插图
泰山极顶
而今天的泰安城就横卧在泰山之阳,前瞰坦荡的泰莱平原,汤汤汶水西流而去,与秀色可餐的山麓融为一体。与泰山一样,泰安城市的发展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也因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的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文章插图
两山夹一河
泰山岩岩 鲁邦所詹山东有“齐鲁之邦”之称,源自周朝的“封邦建国”, 泰山南北的齐、鲁两国是当时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封国。
文章插图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
在春秋早中期,泰山地处鲁国境内,《诗经?鲁颂?閟宫》中记载: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这首诗篇歌颂了鲁僖公时期鲁国强大的国力,周围的泰山、蒙山、凫山、绎山、徂徕山、新甫山等山岳成为国家稳固的靠山,尤其是巍峨的东岳泰山,成为鲁国统治稳固、繁荣昌盛的标志。
根据《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中的记载,将泰山、黄河、大海认定为鲁之三望,把泰山作为鲁人所望祭的山川。《左传?隐公八年》记载“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王树明在《泰山缘起》中认为,西周、春秋初年所谓的泰山最初是指蒙山,春秋晚期、战国以来诸侯所祀的泰山才是今之泰山(此说待商榷,学界亦有不同观点)。可见,泰山作为诸国会盟、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得到了各诸侯国不同程度的认同,以至于后世历代政权君王对泰山的封禅祭祀等活动越来越隆重。
春秋早期,泰沂山系一直是齐鲁的疆界。
文章插图
后来,齐鲁两国结怨日深,尤其是齐国在谋求霸主地位的过程中,开始了对鲁国的攻伐,泰山周边成为齐鲁两国频繁争夺的地区。《管子小匡》中记载“四邻大亲,既反其侵地,正其封疆,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海,东至于纪随。”这里说的岱阴就是指泰山的北面。
齐国的扩张不止于此,至公元前500年,夹谷之会后,齐鲁讲和,确定了齐对鲁的霸权。后“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杜预在《左传》考释中注有:
“三邑,皆汶阳田也,泰山博县北有龟山,阴田在其北也。”
这里的博县,就是指的博城。《左传》记载,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克博”, 在《晏子春秋》中曾记载“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说明此时齐国已经将势力范围南扩至泰山以南的地方,博城已为齐邑了。
文章插图
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齐鲁两国
首当其功 秦皇封禅泰山地位的确立,秦始皇是首当其功,封禅泰山并首次确立了泰山在封建王朝时期的显赫地位。在政区设置上,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以郡县制代替封国制。其中,改博邑为博阳县,治所在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区东南的邱家店镇旧县村。在秦汉两代封禅活动中,搞得影响深远的有秦始皇、西汉武帝刘彻、东汉光武帝刘秀。此后东汉的章帝、安帝虽也曾东巡泰山进行祭祀,但远非秦皇汉武可比。
文章插图
秦三十六郡图
对于秦汉之际博阳县的隶属,不同时期的记载并不相同,明朝《泰安州志》沿革中记载:
“秦为奉高、博二县,属齐郡。汉为奉高、博二县,属泰山郡。东汉晋因之。”
清乾隆年间的《泰安县志》中记载:
“秦属齐郡,汉属兖州部泰山郡,属县二十四,曰奉高,曰博,曰茌……,为博、嬴、奉高三县地。”
在现代出版的系列《泰安年鉴》中记载也不尽相同。
《泰安年鉴(1985-1990)》建置沿革一节中,认为“秦朝归齐郡”。
《泰安年鉴2000》中建置沿革中记载“秦属济北郡、东郡”。
推荐阅读
- 疫情|信阳公布3名密接者轨迹,曾游览南湾湖景区
- 瑞士|赛场称雄 源自底蕴
- 岩体|半个世纪来龙门石窟的首次换装
- 酒店|朝阳完成涉奥酒店无障碍设施改造,国际残奥委会:完美
- 李鹤|江西多地迎来降雪 唯美雪景引人醉
- 国家南方·连界|实施“旅游+”战略四川威远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 澳门酒店|去哪儿:澳门2022年酒店预订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一倍
- 白鹿|白色梅花鹿出没北海道北部 “神之使者”游览雪原
- 闭环管理|延庆赛区酒店圆满完成媒体接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