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500讲:核聚变的哲学原理,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


战略500讲:核聚变的哲学原理,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


文章图片


战略500讲:核聚变的哲学原理,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


【战略500讲】第3讲:核聚变的哲学原理 , 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 。
核聚变的过程 , 是武器材料的进化史 。 核弹的制造过程虽然很复杂 , 然而却依然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 。

核聚变的哲学原理是 , 选择质量最高的放射性材料 , 在最小的容积内引燃 , 产生最强的杀伤力 。
依据此一原理 , 选择原材料 , 盛装容器 , 估算爆炸后的威力 , 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评比核弹的能量 , 谨慎选取制作的原材料 。 能同时满足三个标准的 , 是第一等原料 。 能同时满足两个标准的 , 是第二等原料 。 能同时满足任意一种标准的 , 是第三等原料 。
人类已探知的元素共有118种 , 新的放射性元素必定会不断呈现 , 所以 , 核弹也会不断进化 。

一颗原子弹能摧毁一座城市 , 这是因为其质量足够高 。 两个超级大国保持相当数量的核弹 , 才能产生均势 , 这是因为数量足够多 。 数量足够多 , 质量足够高 , 然而却缺乏远程投送能力 , 这是战术失效 , 核弹也只能沦为破铜烂铁 。
【战略500讲:核聚变的哲学原理,是数量、质量与运行轨迹之积】世界上现有的核弹数量 , 足以摧毁地面生物若干次 , 然而 , 与地球地壳运动所产生的能量相比 , 却是微不足道的 。

所以 , 从另一个角度看 , 核弹 , 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炸弹 。 威力巨大 , 却依然有极限 。 对战略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 却始终改变不了战争的本质 。
慎用者 , 少受其害 。 善用者 , 愈发强盛 。 (节选自曹恩硕2013年百万字作品《战略论: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 。 曹恩硕简介:作家指数榜创始人 , 标准化写作运动发起者 , 89后作家、战略家 , 著述各类作品1000余万字 , 精通战略、经管、历史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