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50万米高空看大运!“大运号”卫星成功发射

50万米高空中 , 以卫星视角观赏成都大运会 , 会是怎样的体验?
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 , 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 , 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 这是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 , 也是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与航天技术类企业携手深度合作 , 将为今年6月即将在成都开幕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丰富的卫星数据资源及应用服务 , 传递出“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积极寓意 。
瞄准“科技大运” , 大运号卫星也将以“航天+大运”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 , 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 为成都大运会提供航天科技支撑 。
赛事|50万米高空看大运!“大运号”卫星成功发射
文章图片

可提供场馆建设、智慧赛事等服务
大运号(星时代-17)是由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星宇航”)“蓉漂计划·顶尖创新创业团队”为主研发的新一代AI遥感卫星 。
国星宇航执行副总裁、星时代-17卫星工程副总指挥赵宏杰介绍 , 该卫星平台能够大范围获取地表可见光及热红外影像 , 并集成新一代星上AI载荷 , 可快速精准提取地表热异常信息 , 将持续服务于防灾减灾、碳中和、数字孪生等领域行业应用 。
“比如 , 大运号卫星主要搭载载荷为光学相机 , 可在轨获取可见光和红外图像 , 为地面应用提供重要遥感影像数据 。 ”赵宏杰解释称 , 在卫星正式服役后 , 将重点为大运会提供场馆建设、智慧赛事、生态监测、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服务 。
赛事|50万米高空看大运!“大运号”卫星成功发射
文章图片

视频、图片提供: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
值得注意的是 , 大运号卫星作为全新自主设计研发的一款新一代AI遥感卫星 , 覆盖可见光与热红外波段 , 将在全球能量变换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赵宏杰透露 , 星上AI载荷能快速精准提取地表热异常信息 , 在碳中和监测、防火减灾、违规燃烧监测、电力巡检等方面为本次大运会提供绿色安全的科技保障 。
赵宏杰透露 , 大运会后 , 大运号卫星还将在未来造福市民生活 , 包括在地震热异常监测、地表温度反演、城市热岛效应、林火监测、旱灾监测、矿产探查、火山活动预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 此外 , 卫星的发射也将在碳中和、生态保护、地震应急救灾、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可为智慧蓉城、绿色大运提供服务 。
“科技大运”展现成都科技力量
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的成功发射 , 还有更多意义 。
据了解 , 此次任务为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 , 同时也是“一箭22星”发射 , 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 同时 , 这也标志着国星宇航顺利完成第11次太空任务 。
成都大运会也将是展示成都科技力量的一次盛会 。
比如 , 大运号(星时代-17)卫星作为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 , 也是AI卫星互联网首次全面融入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 。 赵宏杰透露 , 大运号卫星将以“航天+大运”助力体育创新资源配置 , 推动科技创新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 为“科技大运”“智慧大运”提供航天科技支撑 。
此外 , 成都还将依托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 , 高标准打造先进可靠的赛事信息系统、绿色智能的场馆管理体系、便捷舒适的大运村服务体系和协同联动的城市保障服务体系 , 全面提升成都大运会智慧化水平和城市智慧化支撑能力 , 实现赛事服务全连接、赛事过程全可视、赛事保障全可控 , 促进实现高水平办赛、便捷参赛、舒心观赛 。
去年底 , 成都发布了《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 , 成都将建成世界赛事名城 , 每年举办国际和全国赛事达到50项以上 , 体育赛事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超过300亿元 。
“科技大运” , 也将为成都接下来举行的2022年世乒赛、2025年世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积累宝贵的技术及经验 。
内容来源:川观新闻
【赛事|50万米高空看大运!“大运号”卫星成功发射】编辑:吴志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