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天才叫牛顿,德国的天才叫爱因斯坦,中国的天才叫啥?( 二 )

尤为可贵的是 , 他并不是那种只会傻学的书呆子 , 相反他会举一反三 , 将一个问题进行多种分析 , 从而得出更多的答案 。
就这样 , 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轻松毕业 , 之后还考取了研究生 。


考取了研究生后 , 当时刚刚成立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向他敞开了大门 。 于敏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 可以为祖国做出贡献 。
当时的研究所已经开始着手原子弹的研究 , 不过由于实验室简陋 , 设备缺乏 , 设备老旧 , 以及核心资料的缺乏 , 他们几乎无从下手 。
然而10年之后 , 就在原子弹的研制已经有了重大突破的时候 , 氢弹的研究又提上了日程 。
于是当时已经35岁的于敏加入了氢弹的研究 。
基于之前的研究成果 , 这次对于的研究 , 于敏的进展顺利 , 甚至还提出了“于敏构型” 。
最终仅仅用了32个月 , 中国第一颗氢弹就研制成功 , 成为了世界之最快 , 比美国快了4年多的时间 。
那么什么是“于敏构型” 。

简单地说 , 就是小型化应用 。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美国的氢弹采用的是“T-U构型” 。 而这种结构下制造的成品重达62吨 , 很难装在轰炸机以及导弹上 。
可“于敏结构”之下的氢弹 , 仅仅只有1吨 , 在技术以及实用性上 , 都远远超过了美国的“T-U构型” 。
可以说 , 即便是到了今天 , 拥有无数顶尖人才的美国都搞不出来 。
曾有人打趣地说 , 于老若不是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 , 按照他的能力以及天赋 , 一定是一位不亚于爱因斯坦的天才科学巨匠 。
然而他却甘心隐姓埋名28年之久 , 只为祖国的强大 。
其实即便于老没有很多震惊世界的科学理论 , 他都是公认的中国天才 , “于敏构型” , 就可以说明一些 。
参考资料:《科星最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