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常用别名】厚皮(《吴普本草》),重皮(《广雅》),赤朴(《别录》),烈朴(《日华子本草》) 。
【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 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c in al is Re hd.et Wils.var.biloba Re 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湖南等省;凹叶厚朴主产于福建、浙江等省 。4~6月剥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
【历史沿革】汉代有去皮炙法(《伤寒》) 。唐代有姜汁炙(《产宝》),此法沿用至今 。宋代有生姜枣制、糯米粥制法(《总录》) 。明代还有炒、盐炒、煮制(《普济方》),醋炙、酥炙(《人门》),姜汁浸后炒干醇醋淬透再炒(《准绳》),酒浸炒法(《必读》)等 。清代尚有醋炒法(《集解》) 。现行有姜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姜汤煮(《中国药典》1963年版),姜汁浸润(《天津》),生姜紫苏汁拌(《上海》),姜汁烤制(《烤制法》),生姜紫苏加水共煮法(《集成》)
等 。
【炮制方法】净制刮去粗皮,洗净(《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切制
1.润切润透,切丝,晒干(《中国药典》1995年版) 。
2.蒸切有的去皮后浸1~2小时,以甑蒸至软为度,趁热边蒸边切丝片或肚片(《江西》) 。
炮制
1.姜制
·姜汁炒取厚朴丝,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炒干,取出,晾干 。每净厚朴丝100kg,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
姜汤煮取生姜,切片煎汤,加厚朴,与姜汤共煮透,待汤吸尽,取出,及时切片,晾干即得 。每净厚朴100kg,用生姜10kg(《中国药典》1963年版) 。
姜汁烤将姜汁与厚朴丝拌匀,同时预热烤箱,当预热到110℃时,将铺好烤盘的药材放人烤箱,烤制30分钟,取出,晾干 。每净厚朴100kg,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烤制法》) 。
姜汁浸①取鲜姜,用清水洗净切片或轧碎,置锅内加适量清水熬煮2~3小时,将姜汁取出,再加水熬煮1~2小时,至姜味微淡,捞出残渣榨挤姜汁,姜渣去掉,榨出液与煮液合并,置池中与厚朴加适量清水浸泡,捞出润透 。切丝,干燥 。每净厚朴100kg,用鲜姜10kg(如用干姜,3kg鲜姜折干姜1kg)(《天津》) 。②取原药材洗净蒸透,切1.5mm厚的片晒干;另取生姜打烂加水去渣,拌入厚朴片内,至吸干为度 。每净厚朴100kg,用生姜10~20kg(《集成》) 。
姜汁蒸取生姜磨汁,拌厚朴蒸透,切片,焙至8成干,用瓦缸封固6~10个月(可以减去辛辣味)即可 。每净厚朴100kg,用老生姜20kg(《集成》) 。
2.生姜紫苏制
润制取厚朴净片,将下列药汁趁热拌入,使之吸匀拌透,晒或低温干燥,筛去灰屑 。每净厚朴片100kg,用净鲜生姜片10kg,加水50kg左右,煎1小时(如无鲜生姜时,可用于姜净片1.7kg加水50kg左右,煎1.5小时,均以水沸后算起),随后加人紫苏叶5kg,再煎15~20分钟,去渣取汁(《上海》) 。
煮制①取原药材,加清水浸3~6小时,放铜锅内加紫苏叶、生姜,加水漫过各药,煮8小时,用余火闷16小时取出,刮去粗皮切片;再取滤去紫苏叶、生姜后的药汁,浇拌厚朴片待吸干后晒干 。每净厚朴100kg,用紫苏叶5kg,生姜10kg(《集成》) 。②取厚朴加紫苏叶、生姜及水共煮8小时,闷一夜,取出摊晾,纵截成33mm长条,再横切3mm宽丝即可 。每净厚朴100kg,用紫苏叶6.25kg,生姜12.5kg(《集成》) 。
炒制取紫苏叶加水,煎取药液,与厚朴拌匀,待汁尽,再以鲜生姜自然汁同拌,使吸尽,再用微火炒焙,至略焦黄为度 。每净厚朴100kg,用紫苏叶6.25kg,姜汁6.25~12.5kg(《集成》) 。
【成品性状】厚朴:为弯曲丝条状,断面纤维性 。外表面黄棕色,内表面深紫褐色,较平滑,切面颗粒性,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微苦 。姜厚朴:为弯曲丝条状,断面纤维性,呈紫褐色,稍具辛辣气味 。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 。归脾、胃、肺、大肠经 。
【功能与主治】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
【用法与用量】3~9g 。
【处方应付】处方写厚朴、姜厚朴、炙厚朴均付姜汁制厚朴;其余各随方付给 。
【炮制作用】厚朴生品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 。“不以姜制,则棘人喉舌”(《衍义》) 。故一般内服都不生用 。姜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作用 。
【化学成分】主含酚类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 。还含挥发油,其中有α-、β-和Y-桉叶酚(主要为Y-桉叶醇),o-蒎烯,莰烯,苧烯,醋酸冰片酯,石竹烯和石竹烯环氧化物等26种成分 。厚朴还含有少量的生物碱,厚朴碱、柳叶木兰花碱以及木兰箭毒碱、木兰花碱、氧化黄心树宁碱、番荔枝碱、白兰花碱 。另含丁香脂素、丁香脂素4'-0-β-D-葡萄吡喃糖甙、6'-0-甲基和厚朴酚及厚朴醛B、C、D、E和厚朴三醇、辣薄荷基厚朴酚、辣薄荷基和厚朴酚、二辣薄荷基厚朴酚、芥子醛、1-(4-羟基-3-甲氧基苯)-2--(W-羟丙基) -2-甲氧基苯氧基] 丙烷-1,3-二醇 。按干燥品计算,含厚朴酚(Crg Hig 02) 与和厚朴酚(Cy gHigO 2) 的总量不等少于3.0% 。
【现代研究】
1.化学研究
对厚朴生品、炮制品中挥发油含量及其物理常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制品挥发油含量、折光率变化不明显;比旋度、比重有所差异;挥发油和醇浸液的化学成分基本无变化 。气质联用研究挥发油含量,结果表明:总含量降低,炒黄与姜炙厚朴相似,降低26%,炒焦降低42%;而其他化学成分未发生明显变化,气相色谱图基本一致 。对厚朴及其三种姜制品中挥发油、水醇浸出物及水煎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比较 。结果表明:炮制后浸出量、挥发油的增加会使厚朴的作用增强 。挥发油增加顺序:姜汁炒品>姜汁浸品>姜汁煮品>生品 。水煮液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3种姜制品均比生品减少,顺序为:生品>姜汁浸品>姜汁炒品>姜汁煮品 。厚朴姜制后铜、锌增加,顺序为姜汁浸品>姜汁炒品>生品 。故认为以姜汁炒和姜汁浸较好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相同条件下,对姜汁炒、姜汁煮、姜汁浸三种炮制方法的17个炮制样品与生品进行了对照测试,以其主要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为指标,结果不同工艺的炮制品在加人辅料姜汁并经过适当的加热处理后,厚朴酚、和厚朴酚的含量有所变化 。姜汁炒的9个炮制品中,以10%姜汁炒干、10%姜汁炒微焦两种炮制品中酚性成分含量较高;姜汁煮和姜汁浸的8个炮制品中分别以10%姜汁煮、10%姜汁浸两种炮制品酚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用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厚朴丝加姜汁炮制后厚朴酚含量略有增加 。厚朴原生药水浸泡时间越长厚朴酚含量越低 。用薄层紫外分析法测定,结果表明:以姜汁浸的方法其含量稍高,原药材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高低对炮制品的质量有影响,故认为原药材的厚朴酚、和厚朴酚总含量不宜低于5% 。生品含量最高,炮制后均有所下降7 。炒焦降低30%以上,炒黄、姜炙降低约20% 。姜制减少量几均未超过20%,符合药典所规定的限量标准,故认为姜制厚朴的方法可以得到肯定但烘烤法较江西法、药典法中的含量要高,江西法次之1 。同株厚朴中地下部分或接近地下部分的树皮含量较地下部分树皮含量高,经产地加工品比未经产地加工品含量稍高,说明粗皮基本不含厚朴酚和厚朴酚,炮制加工刮去粗皮是有道理的1 。
2.工艺研究
产地加工:对厚朴鲜皮进行发汗加工,是确保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 。发汗后的药材质量大大优于未发汗的药材¥121 。采收后一般采用烘干法或晒干法,根据厚朴采皮部位,加工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加工后的厚朴主要有筒朴(为主干的干皮)、靴角朴(靠近根部的干皮,形如靴状)、根朴(根皮经加工后卷成单卷或双卷,多劈破,形弯曲如鸡肠)、枝朴(粗枝上剥下的皮)〔13) 。
炮制蒸切后姜制:将厚朴用水浸润后,捞出,沥干,用湿布盖上润透,润2~4小时,将润透的厚朴用力打成宽6cm的条状,置蒸笼或木甑中,加入澄清的浸泡液,用文火蒸20~30分钟,于70℃左右趁热切0.2cm薄片,晒干 。保留浸泡液,使有效成分充分利用 。将10:1的生姜洗净泥沙杂质,切片研泥,榨出姜汁,姜渣用厚朴浸泡液置锅中煎煮,再榨出汁与原汁混合趁热均匀地拌人分档的厚朴片内,置容器内闷一天,然后分档用文火均匀地翻炒,炒至七八成于,取出曝晒,干燥,筛去灰屑,趁热装人箱内发汗,用时开箱 。
【厚朴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贮藏与保管】置通风干燥处 。
推荐阅读
- 香加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苦楝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牡丹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杜仲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合欢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肉桂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蒸大米饭怎么做好吃 蒸大米饭做好吃的方法
- 西瓜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地骨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 地枫皮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