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研究黑洞无异于研究一种理论上存在 , 但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 , 人类还没有直观地观测到黑洞 , 所以至今为止大多数有关黑洞的言论只是通过推论以及猜想得出的 。
在天文学界对黑洞形成的原因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观点:黑洞是由那些体积质量都足够大的星体 , 不断地坍缩以后形成的 。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假设人类在一颗即将进行坍缩的巨大恒星表面放置一个发光物 , 在坍缩之前 , 引力虽然存在 , 但不妨碍光源依然呈现出朝四面八方直线发散的状态 。
随着恒星的逐渐坍缩 , 质量不变 , 体积变小 , 引力因此越来越大 。 在坍缩的早期时间段内 , 光源依然保持着发散状态 , 只不过逐渐变的扭曲 , 而随着坍缩的进程不断前行 , 这些光源从最初发散状态变成收拢状态 。
最终 , 当恒星坍缩到事件视界范围内时 , 黑洞就形成了 。
宇宙的时间单位通常都是“亿年”级别 , 但是可别以为由恒星坍缩成黑洞的时间需要很久!科学家们认为 , 恒星一旦发生坍缩 , 整个过程非常短暂 , 以一个质量为太阳十倍的星体为例 , 从发生坍缩到变成黑洞只需要百分之一秒!
太阳会变成黑洞吗
以地球为参照物的话 , 不管是体积、质量还是能量散发上 , 太阳的确是一个庞然大物 , 但若是以宇宙中其他的星体为参照物的话 , 太阳不但算不上大 , 甚至在一些超新星面前 , 太阳也显得比较“矮小” 。
所以太阳不管是从质量方面 , 还是体积方面来看 , 都不具备变成黑洞的条件 。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 , 太阳在内部能量燃烧殆尽的那一刻 , 已经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 , 在燃烧殆尽之前 , 太阳将会经历一个体积巨大且光芒万丈的红巨星阶段 。
随后进入密度极高的白矮星阶段 , 但是大小却只有地球那么大 。 从前面约翰·米歇尔的观点出发的话 , 太阳如果想演变为黑洞 , 其半径只能在3公里 , 所以太阳是不可能成为黑洞的 。
【黑洞是由恒星形成的,那么在未来太阳也会变成吞噬一切的黑洞吗?】那么 , 如果太阳真的变成了黑洞 , 届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要知道这个答案我们首先得知道太阳变成黑洞以后 , 其半径大概在0~2.9Km之间 , 而其视界半径同样为3Km 。
由此 , 我们可以得到三个结论 。
- 太阳就算变成了黑洞 , 其大小也不足以将太阳系的一切吞噬 。
- 由于太阳黑洞太小 , 八大行星也将会一切照常运行 。
- 太阳黑洞不聚变 , 太阳系依然会维持现状 。
当然 , 太阳变成黑洞也并非完全没有影响 , 比如在失去太阳这一光源以及热量以后 , 地球将会陷入黑暗并且成为一个“冰球” 。
那么如果太阳替换成一个同等大小黑洞的话会怎么样呢?当出现这种情况时 , 原本散发能量的星体将不再存在 , 转而变成一个吸收能量的天体 。
这时 , 八大行星将会在引力的作用下不再围绕着黑洞公转 , 而是从四面八方吸引最终撞击到一起 。
不过这种情况也只是一种假说 , 毕竟目前人类对于黑洞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 。
结语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做太阳变成黑洞的假设 , 主要原因就是想知道届时地球的安全性 。
那从物理学角度出发 , 宇宙中本身就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 , 据科学家推算 , 大约在45亿年之后 , 太阳将扩张成一颗巨红星 , 届时就已经是地球生命的末日了 。
所以我们与其担心太阳在哪一天会变成地球生命的终结者 , 倒不如从地球出发 , 预言一下是太阳先一步终结地球 , 还是战争、污染先一步终结地球 。
推荐阅读
- 到底是地上的沙子多,还是天上的恒星多?科学家给出答案
- 想象一个不同的地球,可能会存在一个这样的行星吗
- 人类首次在宇宙中探测到黑洞中子星合并事件
- 工业尾气如何变身饲料蛋白?
- 有什么东西翻倒了一个黑洞?倾斜的黑洞,正挑战黑洞形成理论!
- 科学家追踪快速射电爆信号 发现不同来源
- 原初黑洞的存在“是真的吗”?
- 人类正处在世界新秩序的前夜吗?全球格局加速动荡,国际社会重新洗牌
- 我们可能错失了1600次发现“第二个地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