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宗族祠堂遍地,为何北方很少见?是因为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咱们经常会用“地大物博”这四个字来形容我们的祖国 , 在这片超过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 十四亿多中国人由56个民族构成(实际还不止) , 所以中国不仅地大物博 , 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习俗与文化 , 比如广西的壮族、云南四川的彝族、东北的满族……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
祠堂
除此之外 ,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 , 所以地域文化差异也非常明显 , 比如南方与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 如果你到南方旅游 , 比如浙江福建又或者江西湖南 , 就会发现在南方地区到处都可以看到遍地都是各种姓氏的宗族祠堂 。
但是在北方 , 却很少能看到类似的宗祠建筑 。 我们都知道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 , 儒家尊崇孝道 , 因此宗庙宗祠这些供奉和祭祀先祖的场所 , 自然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 。
儒家文化 , 众所周知是起源于北方 , 比如山东是孔子故里 , 也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 , 按理来说北方会更注重宗族文化的建设 。
祠堂
那为什么在南方随处可见的宗族祠堂反而在北方却很少看见呢?难道北方人没有宗族观念吗?又或者是因为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吗?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宗祠制度 , 历史上最早的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 , 那个时候的宗庙是天子专有 ,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一律没有 , 直到宋朝 , 在宋朝大儒朱熹的提倡下 , 允许每个家族建立自己的家族祠堂 , 并在祠堂里面供奉“高曾祖祢”四个牌位 , 也就是高祖、曾祖、祖父以及父亲的牌位 。
祠堂
祠堂 , 不仅用于祭祀先祖 , 还是一个家族议事和举行各种重大仪式和婚丧嫁娶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 宗族之内族长的地位最高 , 手握宗法大权 , 比如行使家法、主持祭祀 。 那么中国现存最大的宗祠 , 其实就在北方 , 也就是北京的太庙 ,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室家庙 。
其次 , 山东曲阜的孔庙 , 实际同样也是传统意义的祠堂 , 只不过因为孔子和儒家文化在历史上有着超然的地位 , 所以孔庙被赋予了更为神圣的意义 。 那么还有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作品《白鹿原》中的白鹿祠堂 , 就是非常正统的宗族祠堂 。
祠堂
因此 , 北方的祠堂实际上并不少 , 只是没有南方那样常见而已 , 南方比北方祠堂多的原因 , 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北方天灾人祸相对较多 , 比如常见的战乱 , 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难免生灵涂炭 。
当战争爆发 , 最先受到冲击的往往就是那些兴盛的大家族 , 谁家的祠堂最大最豪华 , 就会最先被洗劫 , 再加上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 很多家族开始举族南迁 , 而那些留下来的家族 , 因为缺失安全感也慢慢失去了建造宗族祠堂的热情 。
那么南迁的那些家族 , 为了记住自己的根在哪里 , 反而更注重宗族文化的建设 , 因此相比于北方会更热衷于修撰族谱和建立祠堂 。
祠堂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导致北方的祠堂遭到大量破坏 , 而南方的祠堂受到的冲击力度较小 , 这也使得南方现存的祠堂数量要明显多于北方 。
【南方宗族祠堂遍地,为何北方很少见?是因为北方人没有宗族传统吗】其实 , 无论南方或者北方 , 作为中国人来说 , 其实在骨子里面都有同样的家国情怀 , 全体中华儿女就是一个完整的大家族 , 无论有没有宗族祠堂 , 全体中国人永远都是血脉相连的 , 这也是中华文化能延续数千年并不断前行的根本所在!
推荐阅读
- 1911年,莆田两大宗族械斗,时间长达半年,27人殒命!俘虏被肢解
- 形势确定,今年最大范围雨雪将非常复杂!分析:南方下雪苗头出现
- 上古巨兽的碰撞,南方巨兽龙与霸王龙到底谁才是地球最强的生物?
- 燕子每年去南方越冬?“南方”究竟在哪里?答案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 看完东北农村的大冰箱,再看南方的,网友:没对比就没伤害
- “为什么南方人注重宗族祠堂,而北方几乎没有?”
- 《侏罗纪世界3》首个预览曝光,南方巨兽龙真实面目终于揭开
- 南方人的床上姿势VS北方人的床上姿势
- 确定!寒潮将和水汽追尾,北方下雪范围很大!预报:南方局部也有
- 南方妹妹在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