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刻意练习,到底在认知大气层还是宇宙层?


人们常说的刻意练习,到底在认知大气层还是宇宙层?


人们常说的刻意练习,到底在认知大气层还是宇宙层?


人们常说的刻意练习,到底在认知大气层还是宇宙层?


本文作者:萧牧梵
职场微系列定位:为工作10年以内的职场人士 , 分享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论 , 分享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团队协作关系的思路与建议 。

摘要: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 我们都知道 。 但在我们的认知里面 , 刻意练习要经过哪些认知障碍 , 才能抵达呢?
花了30分钟 , 看完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

书本的架构很简单 , 提了多个写作规则 , 每个规则前面部分是理论 , 后面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
总的九万多字 , 看起来并不复杂和困难 , 能够快速地阅读完 , 但是这本小书 , 带给人们写作方面的帮助是清晰可见的 。
如果照着书本里介绍的方式方法来执行 , 只需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 我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维都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
从书本里面学到了认识是一回事情 , 真正去做去执行 , 却又是另外一个事情 。
而这就涉及到认知里面的练习 。 最常被人们提及的就是刻意练习 。
那么 , 刻意练习 , 在人们的认识里面 , 到底是处于底层还是更高层呢?
我们来尝试着解析一下认知的层级 。
第一层 , 不知道 , 也没有心思知道这个时候的状态 , 就跟刚出生的时候差不多 。 对这个世界没什么太多的感觉 , 好像除了哭泣和吃奶 , 就没有别的想法 。
文章怎么写?做视频怎么剪辑?工作怎么完成?效率怎么提升?公司怎么经营业务?怎么谈判?
这些事情完全都不放在心上 。
觉得跟自己毫无关系 , 也没有心思去产生关系 , 反正饿了就吃 , 困了就睡 , 世界上所有的事 , 都与自身毫无关系 。

第二层 , 不知道 , 但是我想去知道忽然有一天 , 上了幼儿园 , 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心 。
不知道开水是烫的 , 姨夫销售的辣椒面很辣 , 舅舅的PPT技术很有趣 。
但有一点好处 , 开始“想要”知道 。
这里的“想要” , 显得格外重要 , 因为代表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 。
关于这个“想要” , 其实有一句话更为贴切:
一只鸡蛋 , 从外面打开 , 只能是食物 。 而从里面打开 , 就是一条新的生命 。
所以 , 只要个人产生“想要”的认知 , 其实已经走出了“万事开头难”的这一步 , 后续的 , 就是想各种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 改善效率的法子 。
第三点 , 知道一点点 , 没有兴趣继续深造【人们常说的刻意练习,到底在认知大气层还是宇宙层?】这时 , 有点像是上了小学 , 学到一点东西 。 但对这些东西 , 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 似乎学会了1+1=2 , 是用一根手指和另外一根手指头并在一起 。
就觉得 , 已经学会了算术 。
当遇到10*10的问题 , 就会觉得 , 这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因而 , 也就没有继续深造的兴趣 。
这可就陷入了误区 , 最典型的特质就是:读书有什么用 , 也没见到你们大人能够发挥多大的用处 。
没有了兴趣 , 代表着缺乏了内驱力 。
从自身身体里面 , 对于学习的事情 , 以及改良个人认知的事情 , 没有了求知欲望 , 那么 , 剩下的就只能是随波逐流 , 跟随别人的世界观 , 而去粘贴自己的认识 。
第四点 , 有兴趣继续深造 , 但是找不到方向 , 也找不到方式方法有时 , 是有“想要”升级的冲动 , 却苦于找不到方向 , 不知道往哪里走 。
至于怎么走的具体方法 , 更是无从提起 。
遇到这样的情况 , 有时会觉得 , 很沮丧 , 有些无能为力 , 那么想的就是“要么干翻这个世界” , “要么躺平任这个世界随意揉搓” 。
此处 , 就分了两个方向 , 不想做 , 那么就按照如何面对自己的力有未逮或无能为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