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科学家: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科学家: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


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科学家: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


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科学家: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


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科学家: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章鱼一直是一种让科学家十分迷惑的生物 , 章鱼拥有3.3万个基因 , 比人类还要多出大约1万个 , 这种构成让它完全独立于世界上任何软体动物之外 。
章鱼有着与人类类似的基因构成 , 在大脑中构成的神经网络 , 使它们具备了快速适应和学习的能力 。 章鱼与人类的共同点还包括:我们都拥有较大的大脑和闭锁型循环系统 , 而且眼睛都是由虹膜、视网膜和晶状体构成的 。
【章鱼为什么没有进化出文明,科学家: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章鱼还拥有两个记忆系统 。 其中一个是大脑记忆系统 , 另一个记忆系统则位于八根腕足 , 直接与吸盘相连 。 这让章鱼拥有了和人类一样的学习能力 , 他们懂得使用工具 , 寻找猎物;他们能够伪装 , 拟态 , 诱捕猎物;他们和小鼠一样会走迷宫;他们断掉的肢体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 , 章鱼会在细胞水平上改变自己的RNA表达方式来快速适应周边的环境 。 相比于缓慢的自然选择 , 章鱼的方法显然更加高效 , 更加迅速 。 这也就难怪会有人认为它们来自于另一颗星球 。
那么 , 为什么它们没有进化出文明呢?科学家认为 , 这是章鱼的繁殖方式出了问题 。
章鱼的繁殖方式
雄章鱼一般会认真选择配偶 , 并一连数天好好保护他们的“新房” , 它们如此妒忌 , 以至于不准竞争对手越雷池一步 , 如果对手太靠近 , 雄章鱼会伸出触角将它们扼死 。
雄性章鱼有八根腕足 , 其中一根被称为交接腕(hectocoylus) , 这就是雄性章鱼的生殖器(对不起那些喜欢吃章鱼触手的朋友) , 配时 , 章鱼会将精包通过插入的方式 , 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 。 为了确保雌体受孕 , 雄性章鱼还会将这根“性触须”留在雌性章鱼体内 。

在繁殖完之后 , 雄性章鱼就会开始绝食 , 在三四天内就会死去 。 然后雌性章鱼退入巢穴并产下上万枚的卵 。 雌章鱼产卵后不久 , 也会开始绝食 , 在小章鱼孵化出来的这段时间也会去世 , 一些雌性章鱼甚至会“自杀” 。 它们会撕裂自己的皮肤 , 啃咬自己的触手 , 而如果是被圈养的章鱼 , 它们则会主动撞向水槽 。
最后 , 雄雌章鱼双双死亡 , 它们的孩子只好自己照料自己了 。
科学家认为 , 这样的繁殖方式导致小章鱼无法从父辈等学习到有关的生存法则 , 缺乏代际关系 , 什么是代际关系呢?在封闭的社会或社会发展处于稳定或停滞时期 , 两代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无明显变异 , 年轻一代人的社会化处于老一辈严格教养、熏陶之下 , 严格遵循传统的社会规范 , 世代之间在观念上、行为上较为一致 , 世代隔阂就不明显 。

因为没有父母的指引 , 小章鱼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索 。 这种生理层面的缺陷 , 导致了章鱼智力层面的不断割裂 。
人类的繁殖方式
人类的繁殖方式是一夫一妻 , 即使在古代 , 大部分人也是一夫一妻制的 , 人属的最早成员出现后 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式便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过着群居生活 并且进行狩猎— 采集 尽管他们还不是典型的采集— 狩猎者群 。大家群居在一起 对其自身的生产——— 人类的生殖 则处于盲目状态 。

人类的繁殖方式经历三个基本形式:群婚制对偶制一夫一妻制人类由群婚制过渡到对偶婚制的\"最后胜利\"是一夫一妻制这标志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从此才真正进入了人类社会 。
一夫一妻制能让雄性分担育儿的责任 , 这样就减轻了雌性的负担 , 因此有利于加速雌性的生育 , 从而壮大自己的族群 。
而分担育儿责任的另一个好处是 , 雌性可以花费更多精力育儿 , 从而使幼儿的大脑有一个健康的生长期 , 这就会客观上让后代变得更聪明 。 这也许能够合理解释为什么人类可以进化出更强大的大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