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洞穴能够占领的地盘不多 , 雄性表现出的攻击性使得它们会出现抢夺地盘的行为 。 气味标记则是它们占领地盘的方式 , 同时还能够区分出同类 。
通常它们会群居在一起 , 不过一旦发生争斗 , 那就得换地方了 。 所以从这一方面来看 ,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 , 它们也许根本就懒得动 。
看到这里 , 你一定会问 , 那它们吃什么?趴着不动不会被饿死吗?还真不会 , 这群洞穴蝾螈在进食上是完全的机会主义者 , 洞穴中的水流会把山脉间以及洞穴里的小型昆虫带向水流中 , 水里的小型甲壳类动物 , 比如虾这种 , 也是它们的食物 。
另外 , 它们的进食方式也比较特别 。 遇见食物之后它们会将其一口吞掉 , 并将食物中的脂质和糖原储存在肝脏中 。 除非有必要 , 平时它们就会一直趴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 。
科学家还对捕捉过的洞穴蝾螈做过对照实验 , 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 , 就这么趴着也能存活7年 , 最长达到了10年 。 食物短缺的情况下 , 它们还会降低自身的新陈代谢 , 最严重的时候还可以重新吸收自身组织 , 简单来讲就是自己把自己吃了 。
该数据样本是在后期的对比实验中得到的 , 蝾螈样本来自早期其他科学家进行过的对照实验 。
说完了它们的基本生活 , 再来聊聊它们的“螈生”大事——交配 。 由于洞穴蝾螈的生活实在太过于隐蔽 , 想要了解这种生物就不得不进行圈养 。
洞穴蝾螈平均每12年繁殖一次 , 进入繁殖期的蝾螈会通过身体分泌的信息素来进行辨认 , 雌性分泌的信息素能够吸引雄性 。
由于这种动物属于一妻多夫制 , 想要尽可能地吸引雌性 , 除了要跟其他雄性争斗 , 地盘越大的也更受青睐 。 交配完成后它们的产卵期能够达到25天 , 并且会在远离雄性的领地建立起一个孵化区 。
另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在于 , 两栖动物通常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的生物 。 但是这种蝾螈从受精卵孵化后 , 一直到成年 , 它们的外表就没有改变过 。
新生命孕育出来后 , 它们则要经过14~15年的发育时间才能够性成熟 。 野生状态下 , 它们的平均寿命在68年左右 , 最长能够生存100年以上 。
这些项目研究则是来自于法国穆利斯科学研究中心在过去50年里 , 对洞穴蝾螈进行圈养后得来的研究数据 。 相较于野外 , 圈养起来的Olm能够方便科学家们了解到更多这种神奇生物的信息 。
既然它们在吃喝拉撒上表现得令人惊奇 , 那它们还有什么特殊本事没?
本领强大的Olm这群洞穴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洞穴 , 没有光照的它们早就放弃了对眼睛的依赖 。 既然眼睛看不见了 , 在这黑漆漆的洞里没两把刷子怎么行?
洞穴中较为寒冷 , 相比其他浅层地带的蝾螈 , Olm在10℃时会降低氧气的消耗 , 只用鳃和外皮进行呼吸 。 即便是在缺氧状态下 , 肺部也能够正常工作 , 这跟它们的代谢率有关 。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失去视觉后的它们 , 进化出了一种非视觉的感知系统 。 比起在地表生活的蝾螈 , 它们的感官与之更强大 。 由于没有经过变态发育 , 它们的外表体型允许它们携带更多的感觉受体 。 比如机械感受器和电感受器 , 这让它们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探测到食物 。
前面我们也提到 , 这类洞穴蝾螈虽然看不见 , 但还有感光能力 , 它们的感光器就藏在它们皮肤的真皮下方 。 而眼睛从幼年开始就逐渐退化 , 也就是说它们其实还是有眼睛的 。
另外 , 它们的知觉器官不仅发达 , 而且还有特殊的分化 。 就机械感受器官的内耳来讲 , 它们的内耳能接收水中的声波和地面的振动 , 听力在10Hz~15000Hz 。
腹部的生物电感受器还能察觉每平方厘米100nA的生物电 , 通过全身各处的感知器来精准判别周围环境 。 部分实验还表明它们可以使用地球磁场来定位自己 ,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感知 , 这让它们可以判定自己的位置方向 。
说了这么多 , 这种神奇的生物一定极大地引起了你的兴趣 。 但是这种洞穴蝾螈可是斯洛文尼亚洞穴独有的物种 , 现如今这类物种的生存状态已经远不如从前 。
由于Olm非常稀有 , 而且生物属性表现特别 , 成为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捕捉对象 。 该物种自发现以来就经历过大量的走私贩卖 , 虽然当地有对其进行过保护 , 但是效果并不佳 。
种群数量快速下滑的Olm在1982年就被列为了斯洛文尼亚珍稀濒危物种名录 , 同时也禁止对该物种的贩卖 。 要想看到它 , 你可能得去一趟阿尔卑斯山才行 。
推荐阅读
- 蝴蝶翅膀上的鳞片是如何形成的?
- 新的信号处理方法,或许能够更好地了解信息如何在大脑中编码并最终解码
- 科学家解析火星解体,对地球意味着什么?由失去磁场、大气到海洋
-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实现可回收?
- 超光速飞船有多快?日本科学家:曲率驱动技术,2083倍光速
- 1991年,美国科学家“克隆”出另一个地球,4对男女进入生活
- DNA之母富兰克林,被遗忘的DNA女功臣,未获诺奖只因女性歧视?
- 在构建宇宙中生命和思想位置的新综合观点上,仍有广阔的未知空间
- 宇宙源于大爆炸?二十世纪初一个现象的发现,或许验证了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