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几乎7年不吃不动,12年交配一次,与龙最相似,堪称“最懒”动物


文章图片


如果说考拉、树懒、格陵兰睡鲨这些生物作为生物界的“懒汉”已经够懒的话 , 那么有没有比它们更懒的生物呢?

还真有 , 这种生物能够近乎7年不吃不动 , 就算是在繁衍后代这件大事上 , 它们12年才交配一次 。 它们面貌奇特 , 看上去与龙最相似 。 生活低调的它们不会离开栖息地 , 当地人把它们称作“龙鱼”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生活方式如此与众不同 , 而它们奇特的外表之下是否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要着急 , 带着你的想象 , 接下来我们为你一一解答 。

似鱼非鱼的生物这里是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 , 风景迷人 , 景色优秀 ,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 本次要介绍的“主人公”就生活在山脉的洞穴之下 。
洞穴区域的水流流经中欧和东南欧喀斯特地区的石灰岩基岩地下 , 当地人发现这种形似“洞龙”的生物会在雨季涨水的时候逃出到地面 。

欧洲生物学家在听闻这种生物的消息后 , 起身来到这里 。 不过很快 , 这一生物的身份谜团就被揭开了 。
这种生物虽然看上去像是缩小版的粉色似龙生物 , 但洞龙并不是什么龙的后代 , 而是一种两栖动物 , 本质上更接近于蝾螈、青蛙 。

不过这种蝾螈还是生物学家们首次发现 , 其命名上显得有点随意 , 他们使用了一个德语借词Olm(奥尔姆)来称呼这种生物 。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这种生物的习性状态 , 科学家们在它们身上留下了记号 , 并进行数据追踪 。
从2010年至2018年间 , 科学家们通过徒手抓取的方式 , 陆续捕获了洞穴中的19只蝾螈样本 , 并用29号标准针头在它们尾鳍皮肤下施用黑色可见的植入弹性体 , 以此来追踪它们的生活轨迹 。

7年以来 , 科学家们陆续地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并做了分析 ,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Olm太懒了 , 可以说它们的活动不仅有限 , 而且缓慢 。
在捕获的样本中 , 来自它们身上的植入体显示 , 这7年来它们就没怎么动过 。 大部分时间它们都在1平米的范围内活动 , 而且移动距离不超过10米 。 已知活动的最频繁的样本 , 在230天内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8米 。

整个洞穴在长约270米的洞道中 , 这些洞穴蝾螈们只在洞穴的中间位置活动 。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情况很大可能是来自于环境压力 。
与其他大多数穴居生物一样 , 洞穴蝾螈在生物演变上出现了器官退化 。 它们由于长期生活在洞穴之中 , 已经完全失去了视觉 , 只保留了光感知能力 。

在生物感知功能上主要是靠化学信息、生物磁场和声音感知来进行运作的 。 另一方面 , 洞穴中的水源一直以来都是长期流动的状态 。 进入雨季 , 降雨带来的潮流使得它们不得不进行一种对抗 。
这种方式就是趴着不动 , 光滑的身体 , 流线型一般的躯干能够让它们不受阻碍地在水中穿行 , 同时还能减少能量消耗 。 除了日常的捕食 , 想要让它们移动只有搬家 , 堪称地球上最懒的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