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汉朝北击匈奴地图 。来源/知乎@地图帝
昭君出塞:重启汉匈和亲
铜壶刻漏 , 斗转星移 。昭君出塞的这一年 , 距离“马邑之谋”刚好过去了100年 。而自百年前中止的和亲 , 在这一年再度重启 。只是这次的局势是:西汉强而匈奴弱 。公元前60年 , 匈奴内乱 , 五单于并立 。一番内斗之后 , 形成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南北对立的局面 。为自保 , 呼韩邪单于降汉 , 而郅支单于退居漠北、控制西域 , 与汉王朝敌对 。
文章图片
公元前60年 , 西汉在乌磊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西域都护府 。来源/知乎@地图帝
又过了两年 , 呼韩邪单于朝汉 , 终于自称藩臣 , 而宣帝也优礼有加 , 给予其丰厚的赏赐 。此时的郅支单于通过在西域地区的筹谋 , 其势力已经不容小觑 , 甚至杀害了汉使 。汉将甘延寿、陈汤为抢占制敌先机 , 不惜以矫制的方式带兵攻入单于城 , 直接将箭射中郅支单于的鼻孔 , 后又于城内将其刺死 。至此 , 郅支单于一支全军覆没 。公元前35年 , 呼韩邪单于上书汉朝廷 , 表示愿意入朝觐见 。2年后 , 呼韩邪单于再度朝汉 , “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和亲的汉女子是谁?正是昭君 。此时的匈奴与汉和亲 , 已不是从前汉朝为了稳住匈奴南侵而采取的权宜之策了;相反 , 单于为求与汉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 , 提出求取汉女子 , 愿做汉家女婿 。因此 , 昭君出塞 , 其实是为汉匈关系“锦上添花” 。不过 , 锦不锦上添花并不是昭君之虑 , 她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名汉宫女子 。对她而言 , 知晓呼韩邪单于欲娶汉室女子一事后 , 做出主动报名的决断肯定需要莫大的勇气 。毕竟 , 那时的昭君也就是一个约莫20岁年纪的女孩而已 。
文章图片
李彩桦饰演的王昭君 。来源/电视剧《昭君出塞》截图
我们不知昭君之思 , 但是依常人之情 , 可以猜想她或许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而做出远嫁的选择 , 并在未完全自知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未来换取更为稳固的和平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是这样记载昭君的:“昭君字嫱 , 南郡人也 。初 , 元帝时 , 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昭君入宫数岁 , 不得见御 , 积悲怨 , 乃请掖庭令求行 。呼韩邪临辞大会 , 帝召五女以示之 , 昭君丰容靓饰 , 光明汉宫 , 顾影裴回 , 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 , 意欲留之 , 而难于失信 , 遂与匈奴 。”史籍对昭君及其容貌的记载也很少 , 但是人们仍旧坚定地因昭君之德而认可昭君的“落雁”之貌 。公元前33年 , 昭君头戴红暖兜、身着红斗篷 , 远去他乡 。元帝将这一年改为“竟宁元年” , 取国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也将昭君命为“宁胡阏氏” , 颜师古注云:“言胡得之 , 国以安宁也” 。昭君就这样迎来了未知的人生 , 而历史的新篇章也由此开启 。昭君出塞后汉匈民生之变昭君嫁于呼韩邪单于后 , 诞下一子 , 名曰伊屠智牙师 。昭君出塞第3年 , 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 。为继续维持汉匈和平 , 昭君遵从匈奴婚俗 , 复嫁呼韩邪长子复株累单于 , 并育有两女 。昭君出塞后 , 其侄王歙、王飒也获封“和亲侯” , 且他们封爵的名字取自和亲之事而非县邑之名 , 此足见昭君在汉匈关系中之重要 。汉匈关系的大幅度缓和 , 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边境景象的变化 。“边城晏闭 , 牛马布野 , 三世无犬吠之警 , 黎庶忘干戈之役” , 没了敌对和杀戮 , 一切都欣欣向荣 。由于战事停歇 , 汉匈两方的人口也有了稳定增长 , 草原上多了许多纵马奔腾的喜乐之颜 。两族的融洽相处 , 进一步带来了文化层面的融合 。过去 , 匈奴与汉人之间的学习交流仅限于贵族之间 , 或是因军事需要而被动进行 , 例如赵武灵王曾推行的“胡服骑射” 。昭君出塞后 , 这种偶发性的学习交流变成了遍在性的相互学习 , 也从贵族间的交往走向了平民大众 。首先 , 其后的每位单于都会派一位儿子到汉王朝待诏 , 由于长期身处汉文化之中 , 质子们回到匈奴部落后 , 会将他们习得的汉语、汉文、汉仪讲给匈奴人听 , 也由此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此后 , 有更多王、侯率领他们的部属入汉 , 学习汉文化 。其次 , 匈奴开始借鉴汉朝的继承制度 。匈奴原来依照“传国与弟”的方式进行单于的政治继位 , 后来 , 呼韩邪单于采取了“兄终弟及”的方式 。至单于比时 , 继承制度同时纳入传子与传弟两种途径 , 形成交叉继位的混合机制 。再者 , 随着昭君出塞与汉匈文化融合 , 中原的手工业制作技艺也被匈奴习得 。据考古发现 , 西汉晚期的匈奴男性墓葬中 , 出现了弓、弩机、剑、矛、斧 , 乃至流星锤等兵器 , 可以将之视为匈奴人对中原兵器制作的学习与借鉴 。此外 , 匈奴人的生活、生产中也掺杂了部分农耕劳动 , 传说昭君为牧民们带去了中原的五谷种子 , 还教当地的妇女使用胭脂等化妆品 。而匈奴人纯熟的养殖、车辆、武器和骑射等技艺 , 也被随后友好往来的汉使带回了中原 。汉匈就这样在彼此的相互学习中 , 共同拥抱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与民族文化内涵的拓宽 。这种民族间的交流学习 , 其实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和永恒主题 。不仅是文化上的深度交融 , 昭君出塞后 , 由于国家战争消耗的减少 , 不论匈奴还是汉王朝 , 均得以抽出更多的财力与物力投之于社会建设 。于是 , 双方不久后就互通关市 , 徭役赋税也减少了很多 。公元前27年 , 昭君出塞已过6载 , 复株累单于朝汉 , 汉朝赠与其锦绣2万匹、絮2万斤 , 粮食、酒曲、酱 , 还有各种工艺品和众多具有中原特色的乐器 。匈奴人自己也开始制作青铜器和铁器 , 包头就曾出土了镌刻着“单于和亲”“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字样的西汉晚期瓦当 。
推荐阅读
- 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 临终遗言让人不解
- 清明前后为什么总下雨?
- 王昭君秘史 揭秘王昭君为什么被下嫁给匈奴?
- 北朝的九龙母娄昭君是如何对高欢一见钟情的?
- 汉元帝为何把倾国倾城的王昭君冷落在后宫?
- 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
- 黄鹤楼作者崔颢娶妻挑貌美姑娘 前后抛弃四次
- 王昭君在匈奴 被逼嫁给前夫儿子 亲子被杀
-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出塞新解 情非所愿
- 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